閥閱漢末!
“十三錢一升?比市集上最差的鹽,在價格上還要便宜一到兩錢。“杜衡很是驚訝的看了看高珣,不過很快又釋然了,高珣在海鹽縣一點根基也沒有,如果要把食鹽賣出,隻能在價格上做文章。
“此鹽色澤潤透,價格低廉,可是百姓對食鹽的要求不高,能潤菜就行。他們買鹽的價格隻比君每升多了一到兩錢,按成年男子每月三升半,婦人兩升半,幼兒一升半來算,一個五口之家每月也不過是節省錢財不足二十錢,這似乎對百姓來說……”。
這似乎對百姓來說意義不大,算不上為民做事,高珣心中接過杜衡的話,微微一笑道:“我會把這次賣鹽得來的錢用在城外的流民身上,把他們安置好!”
“此話當真?你家這精鹽有多少?”杜衡顫抖的看著高珣。這還真是為民辦事。如果高家精鹽夠多,而高珣所許的承諾屬實的話,那麼海鹽城外的流民就有救了。
他知道如今城外的流民正處於崩潰邊緣,如果在不加以救治,他們不是落草為寇,為禍鄉裡;就是為了活下去,易子相食,產生倫理悲劇。
“當真。總共有鹽五千五百斛!”
杜衡見高珣肯定的點了點頭,滿臉讚許的道“沒有想到小郎君為了流民,如此就有如此的慷慨解囊,幾百萬錢都不放心上。更沒有想到小郎君如此年紀就有……”杜衡突然停住了嘴,想起了什麼。
仔仔細細的把高珣打量了一遍。帶著驚喜也有點不太肯定的問道“小郎君是文莊亭賣馬救民的那個高雲軒?”
高珣很是錯愕與納悶的看向杜衡道“杜君是如何知曉這事的?”
杜衡間高珣承認了,於是大笑道“哈哈,果真是你。如今小郎君你的大名,在今日就傳遍了整個海鹽縣城,不,我們這偏離了官道,應該是最慢的。
想必‘澇禍凶猛兮吾離鄉,顛沛苟活兮留文莊,安得雲軒兮始得糧。‘這三句詩歌,現在應該是傳遍了整個吳郡才對!”
高珣嘴微微的張了張,心中很是歡喜。他預料到會出名,但是沒有想過這麼快,這才兩天的時間,他的名聲就傳到海鹽這個偏僻一點的縣城了。
更沒有想到,還有百姓為他譜詩歌,這可是很大的榮譽啊。看來他這一番努力沒有白費。高珣讓自己鎮靜下來,口中謙虛道“些許微博之力,即讓百姓如此抬愛小子!實在是汗顏啊!”
杜衡搖了搖頭道:“救活兩百多流民,怎能是微薄之力?如果不是小郎君救治那些老弱婦孺,現在恐怕是凶多吉少了。當然,在你即將要進行的安置流民來說,這確實是少了點!”
“所以還請杜君給我開租賃憑證,如何?”
“當然,這等好事,我怎麼能拒絕,也不趕拒絕啊。哈哈。好了,現在你先選一個店鋪吧。“杜衡歡快的看了高珣幾眼,又快速的在案幾上拿出三片綿帛。
指著道”今市集中,還有三間臨街之鋪,一間正房有十步寬長,在正房後麵還有間小後院,租金最貴。需三萬錢一月。另一間正房是十二步。。“
杜衡還想要向高珣介紹其他,高珣馬上打斷道“就這間十步寬長的吧。”高珣知道,漢承秦製,六尺為一步,臨街店鋪十步寬長用前世的麵積來算也有近一百來個平方,他也正好需要有個小院來堆放精鹽。
杜衡點了點頭,蓋上公印與他的私印後交給了高珣。
見天色不早了,高珣也不在停留,於是向杜衡拱拱手辭彆,轉身離開了市集寺衙。。
高珣花了半個時辰回到了高家村,說是村莊,也不過是四棟茅草民房組成的小村莊!
高珣剛在村口下馬,就有兩個青年從村口向他走了過來。步履沉穩,滿臉嚴肅的是他從兄高澤。
步伐敏捷有眉清目秀的是高安。高粱,高安父子,是高家在並州救下的,也因為救他們,使得高家的老三在並州走丟。
為了報答高家的恩情,特意改性高。高珣向兩人打了聲招呼,寒暄幾句後,高珣交代兩人晚上家裡吃飯,並商討賣鹽之事。
高珣見自家的家中煙窗已經冒出了青煙,想來是到煮晚飯的時候了。
於是徒步來到廚房。見一個頭裹著粗麻布,身穿短褐,年紀在三十以上的婦人正在擇撿青菜,灶台上的一個鍋裡,放了整整半鍋水,而裡麵的大米少的可以見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