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閱漢末!
??李賓呼吸頓時急促了幾分,楊辛下的血本不少。隴西郡的郡兵三千餘人。總共有軍侯七人。其中三個是他李氏安排的人,而另外四個則是楊辛的心腹。
如今,楊辛為了換取他的支持,緊握在他手中不放的軍侯位置,卻甘願拿出來置換。顯然是高珣在河關縣招募的三萬羌蠻,已經讓楊辛感到了危機。
隻要他答應,那李氏在郡兵中的勢力,就會立馬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舉壓住楊辛。
李賓最後權衡一番,還是搖搖頭道“李氏家族這些年來,一直是以經義傳家。如果楊都尉要讓李某從家族中選取幾個精通經義的人,到是十分的容易。至於熟悉軍陣之事的子弟,一個也沒有。所以,楊都尉的好意,李某隻能是心領了。”
楊辛的提議固然讓李賓心動,可對他的危害也大。一旦他與楊辛聯手,那他在官場的仕途,恐怕也會到此結束。他已經是身為兩千石的郡丞,沒有必要為此而冒險。
何況,高珣征辟滇允等人的事,因為糧食的問題,而存在巨大的隱患。高珣隨時都有不保隴西郡守這個位置。他也不需急於這一時。
他隴西李氏,隻要在一邊坐看風起雲湧,然後在坐收漁利足以。
而聽到李賓的話後,楊辛心中頓時一陣惱怒。他已經拿出了一個軍侯的位置來做交易,就已經是他最大的底線了。可不想這李賓還依舊不為所動。
楊辛以為李賓是嫌棄他給的籌碼太少,本想還要向李賓勸解一番。可在他一開口,李賓就把話題岔開。根本就不願意提起與他楊辛一起,驅離高珣的事。
即使在愚笨的人,也知道此時李賓的態度。
話不投機半句多,何況還是明爭暗鬥了好幾年的人。
楊辛沒有在李府多呆,與李賓閒談了幾句後,就起身帶著失望與怨恨離開。
日落十分,高珣一眾回到狄道縣城。
見天色已晚,高珣就讓他從河關城帶來的四百多騎兵,暫時駐紮在疾風營的營地中。
因為高珣的一封文書,在黃忠,程普等人的帶領下。一千多疾風營將士,早就已經去了隴西郡各縣。
此時的疾風營營地,早就人去營空。這倒是是為這幾百風塵仆仆的騎兵將士,了方便。
高珣安頓好這四百來騎兵後,也來不及半點的歇息,就來到了隴西郡的糧倉所在地。
他必須確定一遍,隴西的糧倉中,具體還有多少的糧食。畢竟,隨著他的謀劃展開,隴西郡各縣抽調而來的兵馬,以及滇允等羌蠻的三萬兵馬,要不了多久,就會抵達狄道縣。
那時,這些聚集在狄道縣的兵馬,每日消耗的糧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高珣進入糧倉後不久,還沒有等高珣把糧食數目清點到三分之一,一個年約三旬左右的素衣男子,氣喘籲籲的從糧倉外走了進來。
這男子一見到高珣,立即來到高珣的身前,躬身道“隴西郡倉曹掾鄭民見過府君。”
高珣來道隴西郡上任的這幾天,因為一直忙著其他的事,對隴西郡太守府的掾吏,根本就沒有調整過。現在的太守府,一直就沿用著前任太守的那一套人馬。
而這倉曹掾吏鄭民也是其中的一個。
高珣直直的看這個叫鄭民的兩眼,道“鄭倉曹來的真是及時。本府前腳剛到,你就後腳跟了過來。看你此時的情形,顯然是從家中倉促趕過來的。怎麼,你不需要休息?或者說,忠於職守?”
按照大漢朝廷的規定,不管是朝廷上,還是地方上。官員在行事公務時,都必須穿正衣,也就是官衣。而眼前的鄭民,此時是一身家常袍服加身。
高珣不用想也知道,這鄭民應該是他抵達糧倉後,被這糧倉中職守的人通風報信之後,來不及更換衣服,急切跑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