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閱漢末!
中平二年,農曆八月下旬。
在涼州的天氣,早就已經秋風瑟瑟。刺骨的寒風從早到晚呼嘯不停。漫山遍野的落葉與枯草,在呼嘯而至的寒風中,儘顯蒼涼與蕭條。偌大的涼州大地,在冷冽的寒風中,進入了沉寂中。
不過,隴西郡例外。
確切的說,就是半個多月前,從隴西郡郡守府衙,源源不斷派往各縣的快騎出現後,隴西郡各縣的百姓,就開始處於緊張氣氛之中。
特彆是,在卓賓領著民夫,押送著糧食與武器,絡繹不絕的穿梭於河關,白石,臨洮等縣之間後,百姓就已經開始人心惶惶。這些土生土長的隴西郡人知道,他們的秋收之後,就是羌蠻入寇的時節了。
當各縣突然出具文書,讓他們收拾家夥物什,帶著所有的糧食回縣城的時候,百姓的恐慌已經達到了頂峰。
頓時間,婦女抱著孩童,青壯男子推著堆滿糧食與其他物品的小車,稍微年長的則扶著老弱,一隊隊,一堆堆的從鄉亭中出現官道,或者小路上。嚷嚷鬨鬨的通往他們附近的城池。
定羌亭。
位於隴西郡、武都郡的交界處。同時,距離白馬氐羌地盤不到三十來裡的路程。
二十六年前,武威段熲大破燒何羌時,才開始組建的村亭。這是一個有著近百戶,人數四百多口的大村亭。
相對於其他地方都是連綿起伏的大山,這定羌亭附近的地勢要平坦許多。使得這不僅成為了進出羌蠻地的主要通道。而且,也成了百姓聚集漸漸聚集的場所。這裡畢竟有著大量的荒地,足夠他們開墾。雖然有著被羌蠻入境殺人的風險,但是,豐厚的糧食產量,讓他們顧不上自身安危。
因為定羌亭,它與臨洮縣的距離,有著近百裡的路程。所以,當臨洮縣讓定羌亭全體百姓,撤離到縣城中的消息傳到時,已經是好幾天的時間了。
此時的定羌亭。
亭口附近,幾十個孩童,背著小包裹,三三兩兩的聚集到一起,不時的回望著亭內正不斷穿梭的大人們。有可能是時間等的久了,大部分孩童,已經盤坐在了地上歇息。
在他們的身邊,還有許多的老弱,也顫顫巍巍看著亭內。很想進去幫忙,但是,殘弱的身軀,讓他們隻能在一旁乾瞪眼。
亭內。
不寬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擺滿了板車。板車上,即使是已經堆積如山了,還仍然有人正不斷往上堆積物品。
“孩兒他娘,清好了沒有?快點啊。”
“當家的,板車不夠,怎麼辦?”
“哎呀!這些壇壇罐罐就不要帶了。反正又不值幾個錢。”
“當家的,天氣已經轉寒了,這些破舊的衣服也帶上吧。孩子還小,不能像我們大人耐寒。”
整個街道上,房舍中,傳來了熙熙攘攘的喊叫與催促聲。有的夫妻,還因為意見不和,而大聲吵鬨的,更是不少。
“咚咚!咚咚!”
突然地麵上傳來很大震動響聲。一陣比一陣強烈,連綿不絕。
那些正在地上歇息的孩童,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旁邊的那些老弱立即臉色大變。
“快!快跑!羌蠻寇邊了!”
這些久經羌蠻寇邊考驗的百姓,在聽到地麵上連綿不絕的響動後,就知道有大規模的騎兵隊伍在靠近。而且,聽這動靜,這支靠近的騎兵,最少上萬。能出動這麼多騎兵的,也隻有羌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