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世界飛升者!
清明,節雨,祭祖。
四明縣,陳家祖祠。
清晨起,就有一批人手趕到,打掃除塵。
自祖祠附近一裡地內,就已經是陳家族地,外人謝絕拜訪。
馬車行駛在平整的磚石路上,保持著勻速。
林正陽跪坐在車裡,身下鋪著三層絨毯,完全感受不到顛簸。
車廂右側麵有折疊抽拉的小巧機關,輕輕取下插銷,抽出木板,輕鬆幾下就能整出一個小小的案板,下麵是由絲網還有金屬支架撐起來的結構。
左邊則是有一塊中空,掀開蓋板,是四四方方的櫃子,櫃子裡麵見到一層用油紙包裝了好幾層的包裹,除此之外,還有一把手弩,一柄匕首。
仔細看看,櫃子靠外的一麵更是加裝了一層細細的鐵板。
如是有意外,靠著這個也能抵擋些普通箭矢。
林正陽沒有去動武器,隻是自油紙包裹裡取出一份。
攤開包裹,是一本線裝的書,入手隻覺紙麵細膩光滑,更有新鮮的油墨香。
這是新印刷出的書籍,用的是上等的紙張,做工精細,光是成本也要三百文往上。
封麵上書《蜉蝣咒》,是林正陽創作的經書。
原本印刷新書,需要提前造好模板,交給印刷匠人,挑選活字製作模板,縱然有活字印刷術,也需要前後好幾天,試印幾次,才能成稿。
不過,這是侯府中匠人自造所用,倒是不必那麼麻煩。
“人身好比天地間一蜉蝣,朝生暮死,壽短苦多,頌我《蜉蝣咒》十萬遍,受本尊力量護持,可保死後神智不散,有轉世之機,不至於墮入黑暗。”
人死之後,短時間內,尚未魂魄分離,未曾生成完整的鬼身。
四日到七日間,靈神離體,脫卻身軀保護時,生成中陰鬼身,此時是最脆弱時,並且直接暴露在天地之間,極其容易受到衝擊。
靈神鬼神比人身敏感百倍千倍不止,感受到的痛苦也是百倍千倍,易怒,更因為神誌不清,稍有刺激就容易心灰意冷墮入黑暗,陷入茫茫虛空,不知去向。
虛空廣大,並非僅僅隻是佛教總結的六道輪回,更有許多下場淒慘之處。
因此人死八小時內,是個關鍵時候,絕不可以褻瀆屍體,更不能輕易搬動屍身,也不要輕易哭泣呐喊,因為稍有刺激,死者感受到的都是放大千百倍的,很痛苦也很刺耳。
這個過程,很多死者熬不過去,性情大變,就容易放大負麵情緒,淪入黑暗,再有褻瀆死者的事情發生就更不必說了·····發生什麼靈異事件都是自找的。
若生前有凝神功底,能保片刻清明,就能自行擺脫各種外在影響,順應自然輪回牽引,儘可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的轉世。
能去往冥府的畢竟不是全部,很多鬼生前都是在此處都是懵懵懂懂,稀裡糊塗地就順應輪回大力,依據生前的善惡偏向,隨便地落入某處。
其實這個過程,依舊是存在選擇餘地的。
因為大部分時候,根據善惡屬性趨向,足夠轉世成人的,也是有可能誤入牲畜之身,畢竟此時全憑自選,沒有自我選擇那自然是隨機了·······
有選擇的前提是能夠保持自我清明意識。
大部分人做不到這一點。
魂魄未曾離體的時候,受到的痛苦恐懼,是一大阻礙,這一部分一千人裡刷下了九百九。
熬過了這些之後,等到頭七過去麵臨輪回牽引時,依舊能夠保持清明,能夠自主選擇轉世大致趨向的,已經是生前凝神功夫相當深厚了,非得有幾十年如一日的功底不可。
至於能精確選擇轉世地點、人家、時辰的,那其實已經不是凡人了,修行至此,轉世不迷,乃是鬼仙。
林正陽創造的這個《蜉蝣咒》,總述人身渺小,人力微薄,人壽如同蜉蝣一樣短暫,告誡人們要趁著生前多頌經咒,多做善事,修身養性,尤其是誦讀十萬遍後,死後不迷,自有一尊蜉蝣聖君接引,不墮無邊黑暗,來世可也儘量選擇良善人家。
全篇分兩部,上部講述積累善功、陰德福報乃至於輪回之秘,下部講述具體修持、行願乃至於拜祭蜉蝣聖君,接引神力化解災難的法門,末尾還有一張彩繪,繪有神聖之像,供人時刻揣摩觀想行事。
“凡頌我咒,尊我教誨,多行善事,自有陰德,一成歸我,三成歸自用,六成則用以化解過去世中的欠債,我得信眾反饋的陰德,就在死後庇護其神智不散,這就是契約,也是神人教化之功。”
教化之功,無非勸人向善。
每每勸一人向善,其人所造善功,也會有部分回流,依據出力多寡分潤。
林正陽這種做法,能取的不多。
隻是他又明確提出,會在死後庇護,保人神智清明,依舊這份契約,時機到了就能再取一份善功。
所謂善功,與惡業一般,本質上都是一種彌漫在世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