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世界飛升者!
“養兵難啊!”
冷兵器時代,養病難,養精銳更難。
普通士卒,一歲耗費約8000錢,按照浮動折算銀八兩軍餉。
實際上換算比率每年都不等,加上大楚缺銀,大多是一千一百到一千兩百錢折算一銀。
當然這隻是基本的軍餉。
除此之外,還有軍械,軍服,騎兵的馬匹,夥食,以及退伍後的福利待遇,傷病殘者都要有撫恤,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十年,養一名士卒,按照大楚普通標準,大約需要三百銀左右,包含福利津貼等等。
若是騎兵,待遇翻倍甚至三倍。
當然,大楚各地區軍伍待遇不一,戰兵與輔兵俸祿自然也不同,邊軍辛苦,上京守備軍團又是另一回事……不能簡單地等而化之。
隻有舍得砸錢,才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侯府私兵,主力自然是重甲騎兵,全身披甲,戰馬優良,每一名這樣的騎兵花費至少有一千五百兩,這才喂出了一支精銳。
除卻輔兵以及其他兵種,這支絕對主力其實數目不可能超過五千。
前後砸進去至少九百多萬兩,賜下百萬畝軍功田,打造了這樣一支精銳。
算上輔兵,弓弩兵等等,這支軍團數目在兩萬人上下。
每年能吞沒近百萬軍費……簡直是無底洞。
為了保證戰鬥力,軍馬和士卒吃用都是儘可能保證營養,軍械更是三年更換一次新的。
在大部分大楚郡兵縣兵保持五日一操的操練頻率時,這支精銳保持的是一日三練,壓力極大,每年都有堅持不住被淘汰進入輔兵的……
高福利,高壓力,高支出。
這個時代,要維持精銳軍隊的戰鬥力,就不可能省錢。
同樣的軍費,招募那些縣兵,翻五六倍都是可以的。
近百萬兩白銀,幾乎是如今大楚一年稅賦的十分之一了。
就算是在鼎盛時期,大楚每年軍費支出也不過達到過五百六十萬兩,然而這是整個大楚所有在籍軍隊的全部支出……
軍隊貴精不貴多,渤海侯重金打造了這麼一支騎兵,自然也早就收回了成本,大楚境內隱隱是實力最強者。
除了騎兵外,曆代渤海侯私下也養了陸軍,弓弩手,火槍兵,刀盾手,投石機……種類齊全。
林正陽甚至翻出了一營火炮兵種的記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彆看數目少,一旦戰事起來,短時間內就能擴招,老兵帶新兵,迅速形成規模。
除此之外,規模最大的就是水軍了,數目不少,接近兩萬人。
這部分當然是不可能在大楚軍製內的。
大楚太祖曾有嚴令,片帆不得下海,民間卻私下裡走私成風。
海外群島不少,也有小島國,侯府兩萬人的水師,其實是半軍半商,必要時更是可以隨時化身海盜,大發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