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儘管阿蒙神是神王,但是實際上諸神之間並沒有太過於嚴格的上下尊卑,隻是簡單地以神力強弱劃分等級。
阿蒙神的命令固然可以得到遵從,但是卻不能阻止諸神之間彼此的對立、戰爭。
因為農業產出不足以養活過多的人口,所以一直以來阿蒙神對於城邦之間彼此戰爭也是抱著默許的態度,而這,更是加劇了諸神的對立。
失敗者的神像被推倒,失去信仰陷入長眠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林正陽解決了冥日之神後,一直在這裡休息。
新生的主神神職,在解析了一位具備創世神性的半殘神祇後,發生了意料之中的變化。
“神職本身,與我是互為表裡的,我能感受到,有什麼細微的地方,在發生變化·······”
毫無形象地坐在黃金鋪就的地麵上,林正陽渾身都籠罩在一層純淨的清輝之中。
這清輝純而又純,毫無罪孽,不在任何光譜之中,是一種正在壯大的新生力量。
林正陽仔細體悟、揣摩著這變化。
他自前渤海真君處,獲得了直指八階的大道經典,為他開啟了大道之門,這才有了主神之道,攫取萬界智慧之精華,成就一人超脫之道。
取的是由繁到簡之道。
那無儘位麵,豈能沒有真知灼見?豈能沒有人文積累,賢者學說?
正是要自無儘的智慧結晶中攫取營養,提煉出能超脫這一切的大智慧。
並不複雜。
經曆越多,閱曆越豐富,理解的真理越多,他的道途就越寬廣。
“創世的神性,被我理解了,象征諸神死亡的神性,也被我解析了,還有光與暗的結合·······”
蛻變並沒有需要多久。
很快,林正陽就有所明悟。
他的光輝裡,從此具備了創世、諸神的黃昏、光暗的集合這三種力量屬性。
隻要他願意,隨時都可以將力量轉化,當他不願意的時候,這光輝就是純淨的光輝。
換言之,他已經將這幾種神性,蘊含的真理,囊括到他的體係中。
“之前我弑殺了那麼多神祇,吸納的神性也不少,怎麼沒有這個動靜?”
“難道是因為我隻是被動接受反饋,沒有完全理解的緣故?”
林正陽嘗試著用主神神職附帶的強大計算力,將那些神性一一解析。
神性本身體量很小,但是蘊含的信息卻是極大。
一點微不足道的神性,就可能蘊含著超過一個文明某個領域所有知識的信息量。
因為神性實際上是宇宙真理在心靈意識作用下的具現化,也就是具現化的規則碎片,屬於概念上的存在。
沒有神格加持的運算能力,想要完全解析一點神性,很可能需要一位傳奇花費數以千年的漫長歲月去解析、運算。
比如一絲叢林神性,它很可能就包含著一整個星球所有關於叢林的知識,從叢林的類彆,到其中生活的生物、有機物、無機物,甚至於這一絲神性其中還自行構建了一個模擬的叢林生態圈體係。
要知道即便是一棵樹,也包含著非常豐富的信息,小到依附樹生活的昆蟲、鳥類乃至於真菌,大到藤蔓、附近的灌木,甚至於樹本身的能量吸收、轉化方式等等,都是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識。
一棵樹尚且如此,何況一整個叢林體係?
所以神性絕非某些小說家筆下,隨隨便便一個頓悟,就能夠凝聚出來的。
每一絲神性,都是一個信息庫。
其中蘊含的信息量,絕非尋常人能想象的。
而解析神性,就需要徹底地理解並且掌握這些知識。
不僅如此,還需要將其中一些相對駁雜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駁雜的神性,來源於信仰崇拜而凝聚,土著神祇不懂得梳理神性,以保持神性的純粹,所以大部分因信仰而成就的半神,都不能自行提煉出神格來,就是因為他們不讀書,也不知道學習。”
熟練地將一條叢林神性中,夾雜的無關信息剔除,林正陽點評著。
神性因為誕生方式也分種類。
最上等的,自然是自行領悟並且凝聚的神性,這種毫無隱患,因為實際上是個人將過往所學所領悟提煉而成的結晶。
其次,是天授的神性,比如冥日之神在創世紀時誕生,自然而然而具備,這種幾乎不可複製,除非肩負著某種使命,比如救世主。
這種神性很容易就可以轉化成自己的,而且都很純淨,隻需要肯花心思,肯定能掌握。
最下等的,是繼承的,彆人的,奪取的以及信仰凝聚而成的。
繼承的是有主之物,得先擊敗原主的意誌才能掌握。
而因信仰凝聚的,其中就夾雜著大量的冗雜信息,雜質很多,都不是好選擇。
林正陽摸索了一下,果然,被完全解析後的神性,就會自行消散,融入到他本身的光輝中。
被他獲取的神性,都隻是一些殘渣,不全,不過勝在數量多,涵蓋了一個文明幾乎所有領域。
這些神性,本身的信息,直接構成了林正陽所急需的信息庫。
回到主位麵,他就可以開啟籌謀已久的大航海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