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佐夫,我們知道你因為意氣用事,導致重要人質伊吉歐的越獄,鑒於現在的特殊時期,我們不打算在這個節骨眼上對你追究實際的責任,但接下來的任務還請你認真對待。
有證據表明星耀帝國已經知曉了以太相位引擎和量子彈弓的星圖坐標,星耀帝國為了解決他們的本土危機,必然會先進攻具有維度打擊能力的量子彈弓,我們需要你依托量子彈弓來為‘援兵’的抵達拖延時間,越多越好。”
和平使者號歸港後,亞佐夫去查看伊吉歐的狀態,隨後便發現伊吉歐已經越獄。在排查和平使者號的監控係統之後,亞佐夫意識到正是他此前下達的撤退指令,致使伊吉歐混入了撤退人員中,就這麼堂而皇之的逃走了。
雖然陪伴在伊吉歐旁邊的那兩台機器人讓亞佐夫有些在意,不過確實是因為他下達的撤退指令,導致伊吉歐能如此輕易的越獄,所以他不會對自己的失誤進行任何辯解。
想要阻攔星耀艦隊的進攻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之前太陽係外的遭遇戰就表明了星耀艦隊有強製停止超空間航行和隨意超光速航行的能力,她們的航速能夠輕易的達到上千倍光速。
超空間航行的速度也就在450倍光速左右,而星耀艦隊可以完全不借助超空間航行就達到上千倍光速,地聯艦隊的速度在星耀艦隊看來完全就是蝸牛在爬,這個速度差距意味著拉鋸戰與遊擊戰完全不可行。
而依托傳統要塞的話,地聯目前沒有任何艦載武器能夠對星耀戰艦產生哪怕一絲一毫的損傷,最為強大的主宰級天雲閃電都打不動泰坦,基於天雲閃電武器係統建造的軌道防禦平台生效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星耀艦隊能夠在地聯艦隊的火力網下閒庭信步,亞佐夫拿她們可以說是毫無辦法。
維度打擊武器或許可以一試,但這玩意本身是按照戰略武器來設計的,本身的靈活性就不足以支持打擊可以高速移動的艦隊,更彆說星耀艦隊的航速可以輕鬆的超過維度打擊武器的降維展開速度,隻要不拖住她們,基本上就不可能打中。
在分析了之前遭遇戰得到的信息後,亞佐夫得出了一個令人絕望的結論:地聯艦隊對星耀艦隊的勝率為零,哪怕對方是隻有20艘戰艦的超小艦隊,也完全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戰勝。
不過絕境之中亦有一線生機,亞佐夫想到了他們之前藏了很久的底牌:量子彈弓。
量子彈弓本身並沒有任何攻擊性,它隻有傳送物質的功能,但量子彈弓傳送物質的速度可以達到五千至一萬倍光速。簡而言之,隻要掌握星耀艦隊的位置,量子彈弓能夠用超過她們航速上限的速度把她們限製在恒星係外。
光隻是限製她們進入恒星係其實不夠的,因為大多數武器的射程都能超過半個恒星係,她們隻要在外圍慢慢的拆掉量子彈弓空間站的防禦設施,亞佐夫也拿她們沒有辦法。
但在反複觀看作戰數據的時候,亞佐夫發現了一個華點:那就是星耀艦隊極其傾向使用近戰武器,倒不如說在太陽係遭遇戰的時候,星耀帝國隻用了那種奇怪的近戰武器攻擊。
這種武器可以輕易的穿透多層防護的主宰艦體,但卻無法在太空中存在太久,因為根據和平使者號的損傷報告,遍布和平使者號艦體的損傷還原過來,攻擊完全可以以多個角度將當時的地聯艦隊串成串串燒。
但當時就算是在和平使者號旁邊的護衛艦,也完全沒有受到穿透主宰艦體的攻擊,亞佐夫因此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星耀艦隊的武器射程不足,無法遠距離攻擊。
那麼再配合量子彈弓的傳送能力,就有一定的操作空間了。
在星耀艦隊進攻前發生了一些小插曲,比如量子彈弓核心服務器入侵事件,雖然不知道星耀到底是怎麼潛入進核心服務器艙室的,好在他們並沒有造成過大的破壞,也沒有對服務器植入任何病毒,似乎隻是下載運行數據後就離開了。
經過數據工程師的檢查後,確認量子彈弓仍舊能夠正常運行,亞佐夫也鬆了一口氣,至少他設計的量子彈弓拖延時間計劃還能繼續實行。
亞佐夫其實有一件更在意的事,那就是到底該怎麼戰勝星耀艦隊?
亞佐夫已知的地聯所有武器裡,可能能對星耀艦隊造成損傷的就是維度打擊武器了,但是現在常德韞和麥西尼給出來的指令,很明顯是打算放棄維度打擊武器了,沒有量子彈弓的投送,維度打擊武器完全就是廢鐵。
以太相位引擎也有可能是常德韞和麥西尼留下來的後手,但這東西本來也是銀河戰略威懾係統的一部分,隻是用來在地聯必敗之時,確保入侵者和地聯一同毀滅,星耀這麼小規模的入侵真的有必要嗎?
亞佐夫對常德韞和麥西尼說的援軍十分在意,他清楚的知道常德韞和麥西尼對他隱瞞了很多秘密,但由於他們之間本來就隻是合作關係,所以也隻能充耳不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著探測器檢測到正在逐步靠近量子彈弓的星耀艦隊,亞佐夫也隻能發出歎息:
“該開始戰鬥了,希望能夠順利吧。”
恒星係外圍,又一次被量子彈弓彈出來的星耀艦隊完成了集結,這已經是她們的第18次嘗試了。
“也許當初第一次進攻的時候,就該瞄準量子彈弓的外圍引力操作設備的。”江風分析著數據,歎息道。
量子彈弓的結構由中央中子星和外圍引力操作設備共同構成,隻要破壞其中一環就可以讓量子彈弓失效。
但由於之前賀蘭提出的,儘量不要破壞量子彈弓的請求,江風並沒有把破壞量子彈弓作為第一目標,而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一切為時已晚。
引力操作設備周邊本就是量子彈弓的運行範圍,星耀戰艦往往在貼近武器射程之前,就被量子彈弓彈開了,根本無法破壞量子彈弓了。
“戰艦數量過少,難以構建突破思路。”
根據劍魚提供的數據來看,量子彈弓能夠一次傳送上萬艘戰艦,但傳送星耀戰艦這種數千倍光速航行的戰艦,其負擔本來就很大,隻要再給江風多十艘空間戰艦,她就有把握突破量子彈弓的彈射封鎖。
但現在手上的這20艘戰艦,已經是星耀帝國能夠拿出來的全部了,空間設備需求的製造工藝,製造材料都遠超當前星耀帝國的工業體係水平,在來不及升級現有工業體係的情況下,隻能讓實驗室去少量生產所需零部件,甚至要拆一些實驗室設備來去代替關鍵子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