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它以十萬公裡的相對位置伴飛地球,為地球預警,領航及通訊保障。
領航員空間站儲存著全球已知的動植物dna圖譜,並設有全部人類文明的數字資料庫,儲存著三十萬顆人類受精卵,如果地球出現意外情況,領航員空間站將會執行火種計劃,停止伴飛並且飛向比鄰星。
可以說是《流浪地球》中人類文明存續下去的最後希望。
但到了現實中,太陽可沒像電影中那樣急速老化,急劇膨脹。
現實中的領航員空間站身上也就不用肩負那麼重的擔子。
所以諸如動植物dna圖鑒,三十萬顆人類受精卵,以及全部人類文明的數字資料庫這些耗時耗力的項目就都被省略了。
考慮到現實中的領航員空間站並不需要像電影中那樣,在摧毀月球後,為地球預警,領航及通訊保障服務。
所以許多在劉浪看來顯得頗為累贅的模塊,得到了相應的優化調整。
首當其衝地便是那龐大到令人瞠目的誇張燃料儲備。
設計中多達30萬噸的燃料儲備,占據了領航員空間站相當一部分空間。
電影中這麼做是完全有必要的,畢竟領航員空間站肩負的任務,對它的‘續航能力’有相當大的要求。
而在現實中,‘聯盟’組織可沒有把人類文明存續的希望放在這座空間站上。
再加上‘天梯號’超規格太空電梯也能方便,快捷地對領航員空間站進行補給。
所以一切在劉浪看來,顯得多餘,臃腫,影響建造進度的模塊項目,都得到了‘優化’。
現實中的空間站,比起電影中的規模要小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領航員空間站項目能夠在短短幾個月內完成的重要原因。
領航員空間站的主體部分剛剛建造完畢,劉浪立刻就向石磊申請,帶著劇組成員‘實地考察’。
在空間站裡麵進行實景拍攝,他已經盼星星盼月亮,等待了許久,當然不可能忘記。
另一邊,戰略總署也沒有食言,很快同意了下來。
不過為了掩人耳目,並沒有直接邀請劉浪乘坐太空電梯,前往全球矚目的這座領航員空間站。
『為祝賀領航員空間站建造完畢,現向‘聯盟’組織成員國範圍內征集文藝工作者,為領航員空間站製作宣傳片。
被選中的誌願者,可以率先登上空間站進行參觀。』
這一消息放出,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
一旦被選上了成為誌願者,這將是何等的榮耀。
短短一天內,‘聯盟’成員國內超過30萬人報名,其中不乏許多獲得過國際大獎的電影導演,攝影師,記者等相關領域的知名人士。
當評選結果公布,最終《流浪地球2》劇組部分成員被選為誌願者後,眾多龍國網民,包括董延玲,林浩在內的劇組成員們全都興奮地快要沸騰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