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留給空間站內部人員活動的空間也變得相當富裕。
整個領航員空間站內,足有超過2000個大小不一的獨立艙室,用來供應2000名乘員的駐留,簡直綽綽有餘。
劉浪等人頂著‘聯盟誌願者’的身份,在領航員空間站內暢通無阻,除了關鍵的空間站主控室之外,領航員空間站內的所有區域,都成了他們取材取景的地點。
而在他們登入空間站的兩天之後,領航員空間站終於準備完畢。
隨著一陣輕微的震動,空間站推進器啟動,領航員空間站便開始了它為期一個月的‘領航測試’行動。
“臥槽,浪哥,怎麼恢複重力了?
我怎麼能落在地麵上行走了?”
脫離‘空間站船塢’沒幾個小時,領航員空間站便在其‘離心重力空間結構’的幫助下,開啟了‘模擬地麵重力’。
這讓剛剛適應低重力環境的林浩有些沒反應過來。
“這是在模擬地表重力環境,也是領航員空間站所獨有的特色功能。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自傳運動產生的離心力,給空間站內的人員產生一種重力的感覺。
讓我們能夠在太空中和地麵一樣進行活動,同時還要避免自傳運動對空間站人員產生的負麵影響”
太空中的零重力環境,在很多時候,對於宇航員來說是件令人頭疼的問題。
長時間生活在這種零重力環境下,不僅相關的科研工作,生產生活會受到影響,甚至還會產生肌肉萎縮,骨質疏鬆退化等問題。
領航員空間站所特有的‘模擬地表重力’功能,讓空間站內許多有過太空任務經驗的資深宇航員們感到驚奇不已。
作為世界範圍內,甚至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太空航天器,領航員空間站建成之後的首次行動任務自然吸引了世界的關注。
領航員空間站的啟航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特有的黑科技‘模擬地表重力’也讓人為之驚歎。
眼看著‘聯盟’組織的太空項目進展飛速,與之競爭的北美nasa‘重返月球’項目也不得不加快了進度。
“阿爾忒彌斯2號火箭還有多久能夠調整完畢?”
看著網絡上關於領航員空間站鋪天蓋地的報道,nasa主管眉頭緊皺著問向下屬,天知道身為名義上‘重返月球’計劃中的最高指揮官,這段時間裡他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boss,已經全都準備好了,三天後就是最佳的發射窗口期!”
nasa主管聽後終於鬆了口氣,同時宣布三天後正式進行‘重返月球’計劃的火箭發射任務。
“龍國人真是瞎胡鬨,竟然允許這些非專業人員進入空間站這種高精尖的太空載具”
回過神來,nasa主管看著新聞報道上,2000名領航員空間站駐留人員中,竟然超過一半成員都是些沒有相關經驗的普通人。
彆說是專業的飛行員了,就連一些畫家,攝影師,拍電影的導演都被邀請上去。
這讓他對競爭對手項目人員挑選的隨意有些鄙夷,同時心底裡也抑製不住地有些羨慕嫉妒。
沒辦法,從地麵發射的阿爾忒彌斯2號火箭,受到發射方式和地點的限製,哪怕使出吃奶的勁,最多也隻能搭載4名宇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