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反思主義?土著反抗殖民?環保主義?
差不多得了,又想討好那些‘聖母白蓮評委’,又想在市場上拿捏普通觀影群眾,哪有這種好事?
嗨呀,那些之前叫囂卡梅隆天下第一,國人不懂得欣賞《阿凡達水道》的‘牧羊犬’呢?
戛納電影節算不算權威外國電影獎項?
你‘卡神’拿了幾個獎啊?不會一個都沒有吧?
卡神?批神!
夥計們,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當然我這是在假設啊。
就是說戛納電影節是髮國的,《流浪2》是咱們龍國的,髮國最近不是加入了‘聯盟’組織了麼?
有沒有可能它們準備謀求在‘聯盟’組織內更多的話語權,所以通過戛納電影節來向咱們國家示好?
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是你得知道,‘聯盟’組織內部的合作項目,動輒都是涉及數百上千億美元,數十上百萬崗位的超級工程項目。
這種級彆的組織話語權,怎麼可能因為區區一個電影獎項就會受到影響?
雖然我也挺喜歡《流浪2》,但如果說國家官方為一部電影去搞‘暗箱操作’?
這也太不現實了吧?
戛納電影節組委會已經發布公開聲明了,‘黑幕’之說純屬無稽之談,戛納電影節一直以來都是服務於世界各國作品的電影節。
主打的就是公平公正客觀,而且審美從來都沒有什麼標準化模板可言,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與其抱怨外界因素,倒不如從自身找找原因。
戛納電影節將保留向造謠媒體,影評人追究誹謗訴訟的權力
戛納電影節的風波,隨著組委會官方的嚴正聲明而稍稍平息了一些。
至少在公開場合,正規的網絡,社交媒體渠道上,包括影評人,媒體,導演等係列公眾人物不再敢公開發表質疑的言論。
但私下裡粉絲,影迷們的爭論還在持續之中。
支持卡梅隆的粉絲們無法接受《阿凡達水道》在戛納電影節顆粒無收的尷尬局麵。
而反駁的一方則聲稱這是卡梅隆江郎才儘,職業生涯走下坡路的征兆。並列舉了《阿凡達水道》中各種劇情,邏輯硬傷,還有和前作《阿凡達》的種種相似之處。
這些爭論並沒有給《流浪地球2》帶來多少困擾。
相反,《流浪2》在戛納電影節的大豐收,仿佛無形之中給這部電影在世界範圍內打了個效果極強的廣告。
不少對科幻電影無感的國外觀眾們,都開始聽說最近有一部打敗了卡梅隆的龍國電影正在影院內上映。
戛納獲獎之後,《流浪2》像是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在全球範圍內的海外票房持續走高,一度追平,甚至反超了《阿凡達水道》的全球票房。
關於《流浪地球2》和《阿凡達水道》究竟孰強孰弱的爭論,隨著林浩,董延玲等人帶著‘金棕櫚’獎杯回國,以及五月全球票房市場各國統計數據反饋,公布後,終於算是落下了帷幕。
《流浪2》以近50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優勢領先《阿凡達水道》,而在口碑獎項上,戛納電影節的三項大獎,更是全麵碾壓了顆粒無收的《阿凡達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