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方麵就和劉浪沒什麼太大關係了。
智能量子計算機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他是專業的。
軍事裝備設計方麵,這些軍事裝備所的科研專家才是真正專業的。
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員去搞定。
劉浪這個總設計師,隻需要負責智能量子計算機在軍事裝備上的適配應用就行了,其他的方麵自然有比他更懂行的人去搞定。
就這樣,解決了智能量子計算機在空軍主力戰鬥機上麵的升級改造化設計後,具體的原型機製造,量產化研究,材料上的選擇,都交由更專業的軍用裝備局處理。
有了‘精衛’的經驗,劉浪很快把在軍用戰鬥機智能化改造上的流程,用在了空軍其他諸如預警機,大型軍用運輸機等空軍裝備上。
緊接著又開展到海軍,陸軍軍用裝備方麵。
如果說三軍部門中,有誰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升級後,戰力提升能夠得到顯著加強,海陸空三軍部門各有說法。
但如果要論誰對智能化改造最為迫切,那麼毫無疑問,肯定是海軍部門。
近些年來,龍國海軍軍事裝備技術呈現爆發式增長。
各式各樣,各種級彆的海軍艦艇像是下餃子一般不斷出廠列裝。
對‘苦日子’過慣了的海軍來說,感到幸福的同時,又有些頭疼起來。
主要原因還是有經驗的合格海軍軍官,技術艦員數量有限,實在跟不上海軍艦艇的列裝速度。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
海軍的建設難度,恐怕算得上三軍部門中最高的。
055萬噸驅逐艦上的軍官,士官加上配屬人員總計就要近400人。
此外還有052d型導彈驅逐艦25艘,052c,052b
艦艇人員需求數量更高的075型兩棲攻擊艦,以及各型號的船塢登陸艦,登陸艇,氣墊艇,護衛艦,各式新近下水,計劃下水的潛艇數十艘等等等等。
至於航母就更不用提了。
大量新式艦艇裝備的列裝,對於海軍艦艇人員,尤其是高素質技術人員的數量要求急劇提升。
這時候,智能量子計算機帶來的艦艇智能化操控,人員精簡化,讓海軍部門如獲至寶。
海軍裝備的人工智能型號——‘共工’,最先在海軍潛艇上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
接入了‘共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後,潛艇內部需要駐守的技術,維修人員數量大大降低。
海軍部門甚至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完全由‘共工’操縱的無人化潛艇,搭配上核動力反應堆,這種‘核動力智能無人化潛艇’,預計能夠在海麵下長期運行至少20年,隻要不發生大規模機械故障,根本不用返航補給。
陸軍部門見狀也心急火燎地加入了進來,在石磊的幫助或者說慫恿下。
陸軍裝備部門提出了個令劉浪瞠目結舌的計劃,準備將‘誇父’型智能量子計算機進行大規模列裝,普及到‘班’的編製級彆。
“啥玩意?
陸軍部隊,每個班(810人)就裝備一個‘誇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