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在低電阻材料,以及延長電磁炮軌道長度等一係列方案的難度,研究一種全新的能源供應裝置的方案,無疑是史詩級的。
久而久之,誰也不會往這個方向去考慮了。
這是困擾了世界上無數應用化學,應用物理學界的諾獎級彆難度問題。
光靠電磁炮領域的研究學者,根本沒希望解決。
“也就是說,您為了搞定電磁炮的應用,重新設計了一套前所未有的小型核動力能源供應裝置?!”
王總工語氣艱澀地問道。
這一刻,王總工受到的衝擊,堪稱史無前例。
他看著眼前外貌上還略顯稚嫩的劉浪,怎麼也想不通,竟然會有人‘妖孽’到這種程度。
對,就是‘妖孽’。
在王總工眼裡,劉浪根本不是那些所謂的天才,學霸能夠碰瓷的存在了,徹底成為了妖孽級彆,令他這個軍工領域專家感到恐怖的妖孽。
這就好比大家都在研究怎麼才能讓一根長矛投擲地更遠。
有人說要把長矛頂部削尖,減少飛行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
有人說要鍛煉投擲者的臂力,加快長矛的飛行速度。
結果到了劉浪,他直接設計了一門火炮,把長矛轟上了天。
這種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核原料參與的動力源裝置,在王總工眼裡,再怎麼誇張都不為過。
‘不是,你有這實力還跟我擱這搞什麼電磁炮這種小打小鬨的發明啊?!
電磁炮,它配麼?
小型化核動力源都搞出來了,我就一個研究電磁炮的,廟太小,供不下了啊’
在王總工眼裡,電磁炮無疑是海軍艦艇未來裝備的重要一環,是能夠掀起海軍軍事裝備革命的重要存在。
但和劉浪所說的這種‘小型化核動力源‘相比,那可就完全是上不了台麵的應用技術了。
一個是能夠掀起社會能源應用革命的偉大發明,一個是可能存在的,未來海軍軍事裝備的某一項武器應用。
這兩者的價值差距也太大了。
“咳,王總工,你們海軍研究院可能消息不太靈通,去年那個‘星火重核電站‘,雖然明麵上的項目執行人是張炳坤院士。
但具體的技術,方案提出者,是劉總設計師”
“啊?!原來這樣,那難怪”
聽到石磊的解釋,王總工忍不住一陣晃神,原來那個‘重核聚變反應’的方案提出者竟然也是劉浪!
‘重核聚變反應’幾乎可以說是國內保密層級最高的項目了,其保密級彆,甚至還在‘黑羚羊’空天戰機之上。
即便是王總工,海軍第七裝備研究院負責人這樣的‘自己人’,也隻知道有這麼個項目,如果不是石磊介紹,他也不會知道劉浪在其中擔當了怎樣的角色。
‘重核聚變反應’在王總工這樣資深軍工研究負責人眼中,都是件‘天方夜譚’級彆的不可思議項目。
知道劉浪是‘重核聚變反應’的方案解決者後,王總工忽然又覺得對方能夠研發出‘小型化核動力源’裝置,是件再理所應當不過的事了。
(好耶!三百章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