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士兵控場的老將軍,就是蘇聯的一代戰神朱可夫。朱可夫被斯大林冷落,發配地方任職且一降再降,都是貝利亞安排的罪名,對貝利亞可謂恨之入骨。赫魯曉夫為除掉貝利亞,聯絡各路人馬,也把這名昔日的軍方大佬拉進了群聊。朱可夫來到莫斯科,秘密率一小隊士兵埋伏在克裡姆林宮,貝利亞空掌握著至少高達17萬人之巨的內務部隊,但在克裡姆林宮這一方小天地裡,59歲的赫魯曉夫的兩隻鐵鉗和57歲的朱可夫的一小隊士兵,就能令其束手就擒。
再回過頭來看楊駿。楊駿將禁軍的高層將領都換成自己人,但是,因為調換將領過急,引起了一部分禁軍軍官的不滿。
這些不滿的人,雖然級彆都不高,但是位置極其重要,具體負責殿中守衛,如殿中中郎孟觀、李肇等人。
賈南風敏銳的看到了楊駿的軟肋,開始對楊駿的軟肋捅刀。
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同伐異,政變的三大法寶。風姐首先利用司馬皇室、殿中禁軍軍官對楊駿的怨憤,進行構築革命統一戰線工作。其心腹宦官董猛,成功的籠絡了殿中禁軍軍官李肇、孟觀等人。
光內部統一禁軍肯定不行,還得團結外部力量。風姐又派李肇秘密趕赴許昌,她要拉攏一個人。
司馬亮,被楊駿排除出政治中心的汝南王。司馬懿的第四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晉惠帝司馬衷的叔祖。
結果令風姐比較意外,司馬亮雖極恨楊駿,卻不願聽一個醜娘們的調度。
李肇見不能說動司馬亮,遂又前往湖北荊州,聯係另一個重量級的司馬皇室成員。
楚王司馬瑋,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惠帝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瑋年輕氣盛,豪爽仗義,有勇無謀,不折不扣的二杆子,見皇後風姐前來求援,滿口答應,從荊州帶兵進了洛陽。
自己進京還不算,司馬瑋又派人到揚州,聯絡都督揚、江二州諸軍事的弟弟淮南王司馬允,讓他也速帶兵趕往洛陽。
外地藩王帶兵進京,楊駿不可能不知道,但司馬瑋是個心狠手辣、橫起來愛誰誰的二杆子,楊駿對他有些忌憚,居然沒敢阻止。
有了楚王司馬瑋的荊州兵和殿中部分禁軍的支持,風姐的底氣來了。
政變日期的選擇,定在291年3月8日夜。整整一千六百二十年後,這個日子被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節。風姐提前一千多年過節,要為翻身當主人的婦女做表率。
深夜,寂靜無聲,大地昏昏睡去,黑色籠罩了一切。傻兒皇帝司馬衷睡得正香,伴隨著一陣嘈雜聲,孟觀、李肇等人簇擁著風姐匆匆進宮,一把把他從被窩裡拉出來楊駿謀反,請陛下簽署詔書,洛陽全城戒嚴,捉拿楊駿。
司馬衷腦子本來就不太靈光,再加上被人從深度睡眠中叫醒,流著哈喇子稀裡糊塗的就在詔書上劃了圈、蓋了章。
楊駿安插的監督專班人員,也不是坐視不理。楊駿的外甥,皇帝的機要秘書(散騎常侍)段廣聞言趕來,撲通一下跪在司馬衷麵前一個勁地叩頭我舅舅隻有女兒沒有兒子,怎會有謀反篡位之心?定是有人陷害,皇上請三思!
沒有兒子就不能謀反篡位?這個理由似乎有些牽強,再說指望司馬衷三思,他連一思都沒有。司馬衷大半夜被老婆從被窩裡拉出來,還沒清醒,直勾勾的看著地麵不說話,貌似腦供血不足。
這邊,性急的楚王司馬瑋拿了詔書,率荊州兵和殿中禁軍,將皇宮的各個大門把了個水泄不通。然後,派東安公司馬繇率一支彆動隊出皇宮,氣勢洶洶的奔楊府而來。
事發突然,楊駿措手不及,震恐不知所措。
危機時刻,秘書(太傅主簿)朱振給楊駿出了個主意太傅現在趕緊率家兵和所能控製的殿外的禁軍,燒掉雲龍門,衝進東宮,帶上皇太子再率軍衝入後宮,隻要能順利入宮見到皇上,向皇上說明有人陷害,你就能平安了。
可見,領導的秘書不全是跑跑腿、拎拎包、寫寫稿的角色,關鍵時刻有的還是挺有膽略的。
楊駿怯懦不決,半天後冒出一句話雲龍門是魏明帝曹叡時建的,花了很多的錢,怎麼能說燒就燒呢?
命都快沒了還在想著保護文物,周圍人被楊駿一句話雷了個外焦裡嫩,一哄而散。
楊駿也不是沒有堅定支持者,他在禁軍中安插的心腹劉預(劉豫)得知有變,忙率所部禁軍往楊府趕。快到楊府門口時,劉預遇見了一個人。
此人是他的同事、右軍將軍裴頠,劉預忙問裴頠楊太傅現在在哪裡?
劉預慌亂中問錯人了,他忘了,裴頠不但是他的同事,而且還有一個身份。
他還是賈南風的表哥。裴頠隨口回應老楊已經逃往西域了。
主子都跑了,我們還瞎忙活啥?劉預不加求證,頓時覺得再抵抗已沒有意義,忙問我該怎麼辦?
裴頠語重心長你應該去國家有關部門自首去,相信組織上會給你一個自我改過的機會的。
劉預一聽,有道理,果斷的丟下自己的部隊,去廷尉處“自首”去了。
這個自首,最終換來的是夷滅三族。
如果楊駿聽了秘書朱振的話,或者劉預率禁軍見到楊駿,結果也許會不一樣。因為,除了鐵心效忠賈南風的禁軍外,還有很多禁軍不持立場在觀望,猶如一群端坐在山上,看立誌成為新猴王而與老猴王決鬥的猴子,誰占優勢就倒向誰。若挑戰者勝了,就群起而攻老猴王,直至把老猴王攆到海裡溺死。挑戰者失敗了,即群起將其趕出猴群,繼續做老猴王的臣民,繼續被奴役、剝削、壓迫。
可惜,楊駿這邊草包居多,瞬間大勢已定。
楊駿惶恐之極,等下定決心率府中士兵衝出時,卻突然被從天而降的一陣箭雨射回。
這陣箭雨從何處而來?《晉書》記載“弩手於閣上臨駿府而射之”,沒有明確說這個閣是哪個閣。
然而,司馬懿滅曹爽的那段曆史應該給出了答案。
這些閣,應該就是42年前司馬懿在曹爽府四周建造的那些角樓,當年做看守了望塔用來監視曹爽,現在被東安公司馬繇所率士兵當成了箭弩發射塔。
亂箭之下,楊駿的衛兵退回室內。司馬繇趁機率兵攻入楊駿府內,司馬繇大喊奉詔討逆,敢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士兵們都是混飯吃的,一聽這個,逃跑起來更無道義上的心理負擔,楊府內殘存的士兵們頓作鳥獸散。
司馬繇帶領士兵滿府中尋找,卻一直未見楊駿蹤跡。等搜到府後院的馬廄裡時,見馬廄中的一堆草料中有動靜,幾個士兵操戟上去一陣亂刺,幾股鮮血噴湧而出。
撥開草料一看,正是楊駿,已被亂戟刺成了血葫蘆。
殿中禁軍軍官孟觀、李肇等人一鼓作氣,收押另“二楊”楊珧、楊濟,及段廣、張劭、劉預等楊駿的一乾心腹,皆夷三族。
同時,被夷三族的,還有一個名人。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文鴦單騎退雄兵,薑維背水破大敵”,中描述了一個少年英雄文鴦。《資治通鑒》中也描述說“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就是前文所說的,把司馬師眼珠子都嚇出來那位猛人。
此次動亂時,當年的少年英雄已進入暮年,53歲。文鴦與楊駿不是一夥的,為何被殺?
前文提到,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之一即是毋丘儉、文欽之叛。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時,文鴦的父親文欽,曹魏政權的揚州刺史,帶兒子文鴦、文虎與曹魏大將毋丘儉一起起兵討司馬師,兵敗後投奔東吳。
257年,“淮南三叛”之一的諸葛誕之叛發生,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氏,文欽從吳軍前往支援,後卻因軍見不同,被諸葛誕處死,文欽兩子文鴦、文虎返投司馬昭。司馬昭封二人為關內侯,並以二人降後的待遇瓦解諸葛誕軍心,最終諸葛誕兵敗被誅滅三族。
晉代魏後,277年3月,文鴦被封為晉平虜護軍,都督西北地區涼、秦、雍州軍力,擊破鮮卑族禿發部落首領樹機能的叛亂,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因功被任命為東夷校尉。
東夷校尉,西晉遼東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負責統領東北各民族,妥妥“東北王”的角色。
文鴦上任前,按例需要向晉武帝司馬炎辭行。皇帝的心思難懂,翻臉比翻書快。君臣相見,不知文鴦哪點言行不當,也不知是不是司馬炎想起了當年的不愉快(伯父司馬師之死),反正是找了個理由,不讓文鴦去上任了。就這樣,文鴦留在了洛陽城內。
此次洛陽城內誅楊行動中,有一雙仇恨的眼睛一直惡狠狠的盯著文鴦,此人就是,東安公司馬繇。
司馬繇本家與文家並無仇,但他有個姥爺卻與文家有大仇。
他姥爺叫諸葛誕。有意思吧?士族高門之間,不定誰和誰就是親戚。
司馬繇怕文鴦因當年文欽被自己姥爺諸葛誕所殺之事尋仇,又恨當年文鴦背叛諸葛誕,致使諸葛誕敗亡而被屠滅三族,此次動亂新仇舊恨一起算,趁亂夷滅了文鴦三族。
如果文鴦上任前不去拜見司馬炎,順利出鎮帝國東北,也許就不會遭此慘禍。人的命運,有時真讓人唏噓嗟歎。
討楊行動當晚,皇太後楊芷知道賈南風政變,父親遇險,皇宮各大門又被關閉,急得團團轉。
女人,情急之下容易產生浪漫主義的幻想,楊太後一時找不到可救老爸的方法,就在手帕上寫上“救太傅者有賞”幾個字,派宦官射出宮城外,幻想有求官求財的人能撿到。
此求救信果然如楊芷所願,被一個求官求財的人撿到了。然而,此人求官求財的對象,不是她這個即將倒台的太後,而是即將登上帝國最高執政者寶座的賈南風。
賈南風得到此求救信,楊太後也就被以與父親一同謀反的罪名,廢為庶人。
父親楊駿被殺,母親龐氏也在兒媳婦賈南風的屠殺名單中。楊芷幾乎被逼瘋,自稱臣妾,給自己的兒媳婦風姐上表,聲淚俱下,苦苦哀求饒自己母親一命。
風姐很給婆婆麵子,直接將姥姥龐氏帶到婆婆麵前,殺掉。
楊芷沒能救父母,自己也很快隨父母去了,死法稍微有尊嚴些被兒媳婦囚禁於洛陽金墉城,八天不給飯吃,活活餓死。
曆史上自我絕食而死的英雄義士不少,如伯夷、叔齊、周亞夫、楊繼業等。帝王之家曆來錦衣玉食,甚至酒池肉林,能被餓死的著實不多,大多是政敵所為,滿打滿算有5個齊桓公、齊王建、趙武靈王、梁武帝蕭衍是其中的4個,楊芷是另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女性。
人在缺水的狀態下一般撐不過三四天,楊芷八天才死,應該不是渴死而是餓死的,可能是囚禁處有樓榭亭台、假山流水,有水可以飲用。人在饑餓時,胃裡沒有可消化的東西時,胃就開始消化自己,逐步分解脂肪、蛋白質、糖原,相當於自己吃自己,此過程中,人如同麻痹一樣,出現幻覺、失去知覺,慢慢昏死直至斷氣。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個中滋味,可以想象。饑餓,加上父母雙逝的痛苦,不知楊芷在這漫漫的八晝夜裡,有沒有懊悔當司馬炎準備廢掉賈南風太子妃之位時,其苦苦勸說以致成今日之患。這,隻有楊芷自己知道了。
畢竟是皇太後,又是婆婆,楊芷柴毀骨立、鳩形鵠麵的慘死狀,賈南風看了不禁兩股戰戰。這個老太婆不會到陰間告我狀吧?賈南風越想越心驚,命人把楊芷的屍體臉朝下臥著下葬,後腦上再加上一貼符咒。
選兒媳婦,並不是越醜越安全,人品與顏值無關,這,楊芷在陰間再去慢慢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