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發現的這八種病,對普通文學愛好者來說實在難以挨個去推敲,對老王這種打油詩大師、聲律大盲來說,更是基本不可能掌握,所以也就不一一分析了。老王隻知道“天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的平仄感、聲律感挺好的。
能推敲出“四聲八病”這種嚴苛聲律規律的沈約,自然心思縝密程度異於常人,他早就揣摩出了蕭衍的心思。而且,就算其他人不為蕭衍當篡位的進言器,他沈約也要當,原因?
因為,蕭衍起兵推翻蕭寶卷的過程中,他寸功未立。如今,改朝換代隻是個時間問題了,隻有主動向蕭衍提出禪代,才能成為佐命功臣,在新朝裡占據一席之地。
沈約先是含蓄地對蕭衍提及禪代之事,蕭衍未表態。想必是對沈約的含蓄不太滿意。沈約回家琢磨過味兒來,跑回來正式對蕭衍提出這個動議,蕭衍這才表示勉為其難的接受。
沈約長舒一口氣,這下至少可立下擁立之功了吧。沈約出宮後,蕭衍又將範雲召來商議,範雲與沈約一樣,在蕭衍起兵時未立下戰功,豈能放過這個機會?連聲表示蕭哥您早就應該成為真命天子了。
蕭衍一拍大腿哎你們這些馬屁精……啊不是,是精英,看法竟然如此一致?(智者所見,竟如此一致)。明早可帶著沈約一起前來。咱們再一起研究研究。
範雲出宮後,將蕭衍的指示轉達給了沈約。沈約一聽,隱約感覺範雲這小子想搶功,趕緊說明早你一定要等著我一起進宮。範雲點頭表示一定、一定。
孰知,翌日一大早,沈約卻不等範雲,搶先入宮。蕭衍見沈約先來,就讓他現場起草禪讓詔書。
現場起草?那範雲那小子不早打車趕來搶功了?老子昨晚一晚沒睡,早加班寫好了。沈約胸有成竹的從衣袖中拿出了早已寫好的各類文稿,甚至新朝的人事安排都已起草妥當,交給蕭衍過目。
蕭衍沒想到沈約這麼上道兒,大喜,看後幾乎沒有做什麼修改,就下令照此下文。
不一會兒,範雲也滿頭大汗的來到了殿門外,估計是發現被沈約忽悠後一路狂奔來的,卻被侍衛攔住裡麵正在議大事兒,您老稍等。
範雲隻好焦急地在殿外徘徊,連連跺腳∶怪事!怪事!。其實,怪啥怪,怪就怪老範你名字起的不好,範雲,不正是犯暈嗎?
等沈約走出大殿,範雲氣不打一處來,也不顧上斯文了,衝上去直指要害的質問∶快說,給我安置了個什麼職位?!
沈約笑而不言,隻是伸出左手。範雲也真是個大才子左手?尚書左仆射?
嗯……沈約意味深長的點點頭。範雲立即心領神會,一路上積攢起來的無限憤懣一掃而光,不禁大笑∶哈哈,沒讓我失望!夠哥們!
尚書左仆射,這可是常務副總理的職位,範雲當然欣喜若狂。而沈約,不但被任命為尚書仆射,行政一把手,還被封為建昌縣侯,食邑千戶,可謂職務職稱都有了。這還不算完,沈約很快又在散騎常侍的基礎上兼任領軍、加侍中,這是又兼任了蕭衍的秘書長和禁軍統領。妥妥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範雲畢竟也來了,蕭衍召見他,並感慨道平時與沈約相處,沒有覺得他有過人之處,今天見他才氣縱橫、見識高明。我起兵以來已經三年,各位功臣諸將,確實有很大功勞,但成就我帝業的,卻是你們兩位!
這件事兒告訴後人乾的累的不如乾的精的,你把腦袋彆在褲腰帶上喊打喊殺的,比不上為大領導喊到點子上的。另外,給領導乾事兒,不要等、不要靠,彙報要早到。
決定下來後,蕭衍加快了篡權的步伐,說是加快,其實過程繁瑣的令人生厭
一月二十五日,蕭衍讓宣德太後給自己晉封為相國、總百揆、揚州牧、梁公,備九錫之禮,位在諸王之上。經過一陣裝模作樣地推辭、群臣反複勸說後,於二月二日接受任命。
二月三日,蕭衍宣布齊明帝蕭鸞的侄兒、湘東王蕭寶暉謀反,將他及其兩個弟弟江陵公蕭寶覽、汝南公蕭寶宏兄弟三人全部誅殺。
二月二十七日,宣德太後又下詔晉封梁公蕭衍為梁王。蕭衍照例“推辭”到三月五日才接受。
三月六日,宣德太後又給蕭衍發了頂帽子,什麼顏色的史書沒寫,但寫了準許蕭衍在該帽上可以像皇帝那樣懸掛十二條穗子。同時,準許儀仗隊打起天子專用的旗幟,出入要淨街,乘坐天子車馬,可以演奏有六十四人參加的廣場舞。
三月十三日,蕭衍又下令將蕭寶融的三個弟弟邵陵王蕭寶攸、晉熙王蕭寶嵩、桂陽王蕭寶貞處死。
蕭衍誅殺齊明帝蕭鸞的子侄們,既有為哥哥蕭懿報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蕭衍誅殺蕭寶攸等人時,也派兵包圍了鄱陽王蕭寶寅的府邸。而蕭寶寅,卻不見了。去哪了?後文再說,繼續看蕭衍篡位的進程。
腥風血雨中,蕭寶卷的長兄蕭寶義卻躲過了蕭衍的屠刀。是蕭衍突然有了惻隱之心?有惻隱之心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篡位者了。蕭衍之所以不殺他,那是因為他不值得動刀。
蕭寶義是個殘疾人,啞巴。在蕭衍誅殺三王的同月,廬陵王蕭寶源也去世了,死因不明。至此,齊明帝蕭鸞的兒子們僅剩下齊和帝蕭寶融、蕭寶義和蕭寶寅三人了。
三月二十八日,名為皇帝的蕭寶融自江陵到達姑熟(安徽省當塗縣),在這裡,他下詔向梁王蕭衍禪位。
四月三日,宣德太後發布詔書,派遣兼太保、尚書令王亮等人將玉璽送給蕭衍。蕭衍又照例不受,南齊819名官員、梁國117名官員同時上書勸進,太史令蔣道秀又曆數64條天文預兆勸說,蕭衍這才“被迫”答應。
一邊舉屠刀殺儘人家子孫,就差明搶萬年公章傳國玉璽了,一邊又扭扭捏捏、惺惺作態、勉為其難的接受玉璽。蕭衍同誌,你不累那近千名官員也累啊。
四月八日,蕭衍在建康南郊正式登基即皇帝位,改元為天監元年,是為梁武帝。至此,南齊正式滅亡,共存續23年,曆7位皇帝。
四月九日,梁武帝蕭衍下詔拜廢帝蕭寶融為巴陵王,在姑熟就地修築宮室。木偶發牌器宣德太後,這時也不再是太後了,而是成了齊文帝妃。
對蕭寶融這個廢帝、族侄,蕭衍本來是打算將南海郡(廣州)劃為巴陵國,讓蕭寶融居住的,畢竟他才14歲,還是個的孩子。然而,大才子沈約卻建議不可慕虛名而處實禍。
這句話不是沈大才子自己創造出來的,而是有原著作權人,他叫曹操。沈大才子活學活用,用來勸諫新主人對前主人家人來個斬草除根。蕭衍又“勉為其難”的答應了,派遣親隨鄭伯禽前去姑熟,任務是送東西蕭寶融吃。吃的東西很貴重金塊。
14歲的蕭寶融倒是灑脫要我死哪還需要浪費金塊?隻用美酒即可。遂喝得爛醉如泥,在醺醺然中被鄭伯禽殺死。
齊明帝蕭鸞(蕭道成的侄子)的兒子們被屠殆儘,但蕭道成次子蕭嶷一支卻意外地保留了下來,並在梁朝受到重用,他們主要是指在齊明帝時期僥幸活下來的蕭嶷的兒孫們。
蕭衍把蕭嶷的後代找來,溫情脈脈地說咱們雖然出五服了,但都是還是蘭陵蕭氏一家子嘛,隻要你們聽朕的話,一樣可以得享榮華富貴。
蕭嶷的兒子們一聽,亂世之下,最沒難度的事兒就是當順民,哪能不答應?其中,蕭嶷的兒子蕭子顯,前文提到過的《南齊書》的作者,在該書中極力誇讚爺爺蕭道成和父親蕭嶷,卻把堂叔蕭鸞和堂兄蕭寶卷罵的猶如畜生。
曆史都是勝利者書寫得,至於寫得是不是真相,已經無所謂了。因為,真相在“勝王敗寇”文化盛行的國度,無足輕重。
史載,即位後的梁武帝蕭衍生活簡樸,衣食簡單,注重選拔廉潔的官員,在其倡導下,梁朝官場上逐漸形成了一股廉潔之風。梁武帝為了解民情,還專門下詔,在皇宮門前的謗木、肺石兩邊各安置了一個舉報箱,百姓有什麼建議意見都投到謗木旁邊的舉報箱內如果有冤情的,投到肺石旁邊的舉報箱裡。一副勤政愛民、品德高尚的聖人君主形象。
殺兄弟、絕子侄、廢老爹、霸弟媳的世民大帝,在史書上,也是這副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