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遺忘的角落!
第二章王朝的背影
第一節短命的強力接班人
547年正月初八,東魏的實際統治者高歡逝世。逝世前,他早就選好了接班人。
這個接班人,實力超群,是高家曆代中最靠譜的一個。但凡他能長命些,高家的曆史甚至中國的曆史可能要改寫。
這個人就是,高澄。對,就是前文提到過的,以好色著稱的高澄。
好色的男人,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大多精力充沛、充滿自信,往往運氣也奇佳。高澄十幾歲的年紀,就能趁父親高歡率一幫叔叔伯伯在前線決勝千裡鬥西魏,自己則與父親的小妾鄭大車在後方運籌帷幄滾床單,自然屬於這一類人。
馬槊無雙、號稱項羽再世的一代猛將高敖曹,起先並不買高歡的帳,是10歲的高澄,親自前往說服,才使高歡帳下多了一員悍將,堪稱一代神童。
高澄後來侮辱了高敖曹的嫂子李昌儀,導致東西魏的邙山大戰。擒獲跟隨丈夫高仲密投奔西魏的李昌儀後,又納其為侍妾,成就了一代傳奇故事。
11歲的高澄,便以高歡使者的身份,前往洛陽拜見北魏孝武帝元修,並經常參與討論國家大事,提出的觀點具有很強的邏輯,令眾人歎服。
16歲那年,高澄便在洛陽的殿堂站穩了腳跟,儼然高歡的代言人。他選拔崔暹(高仲密的前大舅哥)擔任禦史中尉,整治貪腐。派人聯絡南梁,搞好外交。在逼迫侯景禍亂南朝後,趁機奪取了兩淮之地大片領土,威震大江南北。
更令人讚歎的是,高澄還具有超強的經濟管理能力。
由於常年戰亂,東魏老百姓手裡的貨幣嚴重貶值,加上民間私自鑄造假錢,質地差、分量缺,購買力也隨之下降,東魏的經濟麵臨崩潰的危機。
高澄查閱大量資料後,發現曆史上最穩定的貨幣,還是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為此,他決定進行貨幣改革。
於是,曆史上著名的永安五銖誕生了。
永安五銖的重量和價值相等,因此貨幣保值率高,發行後對穩定經濟極其有效。此外,高澄還在各郡縣的市場門口,設置兩個官方秤,所有錢幣都可以在官方秤上稱重核重,以此分辨真偽。
不知後世市場外設置的公平秤是不是抄襲了高澄的創意,反正隋朝的開皇五銖錢,就是參照高澄的永安五銖而鑄造發行的。
此外,高澄為穩定經濟、增加政府財政收入,還盯上了一個領域。
私鹽。
鹽,曆代都是政府專營,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東魏領土靠海,產鹽方便,由於戰亂疏於管理,市麵上私鹽泛濫,甚至超過了官鹽。
高澄的做法是,一直接關閉鹽市;二允許民間的私鹽賣給官府,官府收一定的少量的稅;三官府收來的鹽成為官鹽投向市場。
如此以來,民間的私鹽販子高興,隻交一點稅就可以避免被抓,政府稅收增加。官鹽穩定了市場,同時又增加了財政收入。
如此天縱英才,好色就好色點吧,私鹽都整治的了,私德有點瑕疵,也就能容忍了。東魏孝靜帝元善見任命高澄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承襲其父渤海王位。
549年,高澄又獲封相國、齊王,還毫不客氣的領取了“權臣三件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劍履上殿古代臣子覲見皇帝時不能帶武器,還得脫掉鞋子。擁有“劍履上殿”的待遇之後,可以佩著劍穿著鞋見皇帝。
入朝不趨古代臣子覲見皇帝時,不能大步向前走,必須小步快走以示對皇帝的恭敬。擁有“入朝不趨”的待遇後,可以用正常的速度前進。
讚拜不名臣子去覲見皇帝時,臣子要先在宮門外等待,等讚禮官向皇帝通報臣子的官職和名字。擁有“讚拜不名”的待遇後,讚禮官不直呼其姓名,隻稱官職。
曆史上擁有這“三件套”的人都有誰?蕭何、東漢的梁冀、曹操、東晉的王敦、侯景、楊堅、李淵。除了前兩者是皇帝真心賜予的外,其餘的人這“三件套”的待遇怎麼來的,大家都知道。
這說明,高澄已經完全繼承了高歡東魏實際統治者的地位。這個地位的獲得,除了他是高歡的兒子外,能力方麵確實也早已達標了。
另外,從基因角度也可以驗證高澄的能力,他有個更加優秀的兒子—蘭陵王高長恭,後文有敘。
當然,優秀的高家人死的都早,剩下的混蛋瘋子變態居多,以至於最後皇帝精神是否正常,決定了高家江山的長短。這點,後文也有敘。
高澄掌握政權後,本人卻並不在首都鄴城上班,而是坐鎮晉陽遙控朝政。至於孝靜帝,高澄專門安置了自己的親信崔季舒做黃門侍郎,負責在鄴城監視其一舉一動。
那時沒有短信、微信、qq,監視活動主要通過文書傳遞來實行。547年8月,高澄從晉陽寫信問崔季舒,孝靜帝近來表現如何。
崔季舒回報皇上近來脾氣挺大,經常發泄對你們高氏兄弟的不滿。
高澄一聽,一腳蹬掉身前的凳幾,直驅鄴城。
孝靜帝設宴招待,高澄乘著酒興,端起滿滿一大杯酒,強迫孝靜帝喝下去。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詳細的記載了我國北方民間製麴、釀酒的方法。這一時期,有以黍為主要原料釀製的黍米酎,有以稻為主要原料釀製的釀娘的酴酒,有用高粱為主要原料釀製的梁米酒等,發酵後即過濾,沒有蒸餾提純技術,故酒精度都在20度以下,一般不超過10度。
高澄端起的這一大杯酒的酒精含量,最多相當於兩杯青啤。然而,逼皇帝喝酒,傷害性雖不大,侮辱性卻極強。
孝靜帝元善見時年二十來歲,比高澄還小三歲,血氣方剛,不甘受辱,推開酒杯,大聲嗬斥高澄自古無不亡的國家,朕連飲酒都不能自主,還這樣活下去乾什麼?
高澄一腳把桌子踢翻,大叫“什麼朕!朕!狗屁朕!”喊來崔季舒,喝令他連打孝靜帝三拳。
崔季舒倒是聽話,勾、擺、直,三拳如數奉上。
高澄與崔季舒揚長而去,隻剩下個滿臉通紅的皇帝在那裡獨自發呆。
再英明神武,畢竟是二十浪蕩歲的青年,情緒控製能力差,怒氣來的快,去的也快。第二天,高澄想想自己的行為有點不太妥當,又讓崔季舒到宮裡慰問孝靜帝。孝靜帝黑著臉,對這種慰問表示了真摯的感謝。
以前的一切隱忍,都是為了苟活,然而,當一個皇帝活的連普通人的尊嚴都沒有的時候,再隱忍下去還有什麼意義?!元善見終於勇敢的做出了一個決定。
逃跑。逃跑的方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某日,鄴城城門守衛軍官聽到地下有響聲,遂派人循著響聲挖掘,打通後,一把拽出了個手拿鏟子的灰頭土臉的人。抹去臉上灰塵一看,大吃一驚。
此人叫荀濟,散騎常侍、太子侍講,皇帝身邊的高級秘書。
軍官趕緊報告高澄,高澄連忙率人押著荀濟到皇宮查看,一個黑洞洞的地道口赫然出現在皇宮裡。
感情這是皇帝要挖地道逃出首都呢!高澄一切都明白了。“我們父子兩代為國家忠心耿耿,陛下為何要造反?一定是你的妃嬪們慫恿你這麼乾的,我要殺了她們!”
等等,什麼?皇帝要造反?對,高澄就是這麼說的。“陛下何意反邪”,《魏書孝靜紀》言之鑿鑿。
秘密被發現的孝靜帝正窘的滿臉通紅,一聽這話,找到了反駁的理論依據,索性豁出去了自古以來,隻聽說臣子反叛君王,沒聽所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謀反又何必指責我?殺了你,社稷安定。不殺,國家就滅亡。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何況是妃嬪。想弑君叛逆,看你的時間!
皇帝,哪怕是傀儡,畢竟龍袍加身,凡是讀過聖賢書的人都會對這身龍袍有一種天然的敬畏。高澄被孝靜帝駁斥的心驚肉跳,連忙跪地磕頭,大哭有罪,並連夜設宴謝罪。
打一巴掌,給個棗吃,高澄這招已經不知用了幾次了,然而,這次謝完罪後,僅過三天,他就把孝靜帝囚禁在含章堂。然後命人當街煮了幾鍋熱水,將涉嫌地道戰的荀濟等人,放在鍋裡活活煮死了。
瘋子。
然而,就在世人都認為這個瘋子篡位隻是時間早晚問題的時候,他卻再也看不到早晚了。
547年,高澄俘獲了當時南梁名將、徐州刺史蘭欽的兒子蘭京,作為自己的奴隸,讓其在東柏堂的廚房裡乾活。
也許是出於對蘭欽的欽佩,也許是蘭京廚藝太精湛,高澄非常看重蘭京,蘭欽派人來請求給兒子贖身,被高澄回絕。
後來,侯景禍亂南梁,蘭欽已死,蘭京多次請求回南梁。高澄先是不答應,被問煩了就賞了蘭京一頓棍杖再提回國的事兒,就宰了你。
與其生不如死,莫若奮起一搏。蘭京鬱悶之極,聯絡了廚房裡的六個同事(奴隸),共謀刺殺高澄。
549年8月,高澄再次來到鄴城,邀請死黨崔季舒、散騎常侍陳元康、妹夫楊愔(吏部尚書、侍中)等人在北城東柏堂住處,密謀篡位之計。
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也許是崔季舒察覺到了什麼,高澄這次來鄴城前些天,崔季舒跟丟了魂似的,在北宮門外反複念叨一首詩。
“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作者是南朝劉宋文學大家、“俊逸鮑參軍”的鮑照。
高澄之所以選擇住在東柏堂,是有特殊目的的。
好色的小高,情人無數,鄴城裡就有他一個秘密情人琅琊公主,是西魏高陽王元斌庶出的妹妹。東柏堂地處僻靜,可以與琅琊公主約會,為此高澄還把侍衛都打發到外圍,好讓小情人往來無顧忌。
色字頭上一把刀,奈何銷魂蝕骨不舍拋。
8月7日這天晚上,高澄在東柏堂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人持刀砍向自己,猛然驚醒,汗透內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