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嶽是有點看不上這個性能的芯片的,拿這種芯片去造超算,陳嶽頗有一種拿土磚造皇宮的感覺
一個太高大上,一個卻太lo了。
但沒辦法,現在隻能先這樣將就。
於是大量的芯片便乘坐飛船來到了木衛十四。在木衛十四這裡,一座處於半地下的超算中心已經開始建造。
超算中心最重要的是散熱。有些芯片甚至於要浸泡在低溫液體之中才能正常工作。
陳嶽這一次製造的超算中心采取的便是水冷技術。
木衛十四溫度極低,低達零下200多攝氏度。於是陳嶽便在超算中心周圍挖開了許多通道,埋設了許多管子。
等超算中心建好之後,芯片工作所產生的熱量會被這些管子之中的水帶走,帶到木衛十四的土壤之中,然後經木衛十四土壤冷卻之後的水再回到超算中心,繼續帶走芯片產生的熱量,如此便完成了一個循環。
這家超算中心,陳嶽足足投入了數萬個目前最先進的芯片,並鋪設了複雜的線路,修建了眾多輔助設施。
為了這座超算運行所需要的電力,陳嶽還不得不專門為它建造了一座發電廠,並修建了鐵路為它能源。
在軟件層麵,陳嶽也不得不抽調出巨大的精力,專門編寫了一套係統底層程序以讓這座超算的數萬枚芯片協同運轉,並編寫了一套智能程序以自動處理來自全球各地的海量數據。
如此,軟硬件結合,這座超算中心才能從一定程度上代替自己。
現在,忙碌了一年之後,這座占地高達幾十畝的超算中心終於完工了。
整體評估的話,這座超算中心的總算力,大約有陳嶽所在的熒惑號飛船中央電腦的08左右。其體積卻比熒惑號飛船中央電腦大了上百倍,能耗高上千倍。
沒辦法,科技的代差就是如此驚人。
“將就用吧。”
陳嶽這樣想著。
此刻,伴隨著陳嶽的一聲令下,低沉的嗡嗡聲之中,係統終於被啟動。那一套用於代替自身的智能程序開始運轉,之前便已經接好的數據通路之中,海量數據滾滾而來,智能程序與超算中心立刻進入到了全功率運轉階段。
陳嶽開始觀察它的運轉效果。
陳嶽看到,眾多機器人在超算中心的指揮之下,各自開始井井有條的行動。有的機器人將上一件模具進行了一個步驟的處理,交給下一個步驟,立刻便有機器人接過,再次進行處理;
重載列車在超算中心的調度下轟鳴著前進,另一邊也有一輛列車高速駛來。第一輛列車略微減慢了一點速度,以較晚的時間到達交彙處,如此便避免了兩車相撞的結局;
發電廠裡,30台裝機容量為一萬k的發電機在轟鳴著運轉。發電廠之外,一輛輛龐大的機械將固態氧和冰托林送到了預處理車間裡。
一座龐大的工廠依據生產需求,此刻進入到了低功耗模式。相應的,發電廠裡,一台發電機立刻進入到了怠速模式,降低了出力……
一切看起來都井井有條。並且,這些設施都是在超算中心的掌控之下全自動運轉的。陳嶽所需要做的,隻是每隔一小時為其布置一下後續任務,並每隔幾秒鐘檢查一下它的運轉狀態,並修複錯誤而已。
這仍舊需要消耗陳嶽大量的算力,但相比起之前,則直線降低了80。
“不錯不錯,我總算是解放出來了一部分。”
陳嶽對此相當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