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乎陳嶽預料的是,這台特製的探測器,竟然在剛到達等離子環的時候,就直接故障壞掉了。
內部跳躍出的電火花將它的電路板直接燒毀。由此,它變成了一顆“石頭”,再也沒辦法被自己控製了。
“怎麼會這樣?按理說不應該啊。”
陳嶽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在模擬環境之中,以這顆探測器的參數,應該能活得很好才對。
“哪裡出了錯?”
按照通常做法,此刻陳嶽應該繼續改進提升自己的探測器性能,一點一點的嘗試,最終才能找到問題出在哪兒,並製造出真正符合需求的探測器來。
但這樣太費時間了。
“不管了,怎麼節省時間怎麼來。”
陳嶽發了狠,按照不同的製造參數,直接造了三百多顆探測衛星,一股腦兒的直接全都發送了過去。
不就是工業實力麼?現在我的工業實力強得很,不說三百顆,三千顆對我來說也就是動動腦子的事情!
這一次,陳嶽的嘗試取得了效果。
三百多顆探測衛星在到達等離子環那裡之後,有足足三百顆直接被毀,僅剩下了7顆衛星可以正常工作。
而這七顆衛星有一個共性。
它們的密封和抗輻射能力都比較強。
進一步探測之後,陳嶽終於搞清楚了問題在哪兒。
那些等離子體的能量太高了。如果密封能力或者抗輻射能力不足的話,內部電路便會受到影響,如此,就隻能被毀掉了。
“這裡的輻射,似乎比理論計算值更高一些啊。怪不得會出這個失誤。”
陳嶽若有所思。
等離子環的存在,早在地球時代就已經確定。它的諸多物理性質也是那時候確定的。來到木星係統之後,陳嶽也沒有對它太關注,自然就出現了錯誤。
當理論計算和現實之間存在誤差之時,那不用想,肯定是理論計算出錯了。至於具體哪裡出錯,陳嶽暫時還不知曉。
“等以後有空閒算力了再慢慢研究吧。”
他這樣想著。
這7顆衛星詳細探測了等離子環的各項物理性質,生成了大量的寶貴資料。在這之後第六個月,陳嶽終於進行了第二次發射。
一個空間實驗室被他發送到了等離子環之中。
這個空間實驗室將會進行等離子環發電——電解水——運回木衛五——再將水運到等離子環的一係列實驗,以全麵驗證其工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