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大氣之內,木星飛機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一萬台,平均每天便可以提純出數百萬噸聚變燃料。
大量的聚變燃料被送往火星,送到了聚變發電站裡,變成了驅動整顆星球繁華起來的燃料。
大量的礦產資源則來到了木星係統,進入到了各個金屬鑄造、加工廠裡,變成了一個個零件。這些零件又被送到造船廠之中,變成了一艘艘的飛船。
此刻,可以生產戰鬥飛船的太空船塢,陳嶽已經造了十個。
十個船塢之中,一個專門用於製造最大型,戰鬥力最強的彗星級戰艦。兩個船塢用於製造次一級的星雲級戰艦,剩下七個,全都被拿去建造最小的星塵級戰艦。
平均每天便有足足一百艘星塵級戰艦造出來。
星雲級飛船的建造則慢了許多。它太大了,技術含量相比起來也太高。陳嶽需要差不多兩天時間才能造出來一艘。
彗星級戰艦就更困難了。差不多八個月時間才能造一艘。
在造戰鬥飛船方麵,陳嶽已經儘了全力,產能已經挖掘到了極限。
但這還不是陳嶽戰備計劃的全部。
在飛船之外,陳嶽還在建造更多的戰備設施。
首先是星際炮台。
星際炮台劃分為十幾個不同的等級和型號。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全都不具備動力。它們無法移動,隻能沿著固定的軌道圍繞某一顆星球運轉,譬如火星,譬如木衛一二三四。
這種星際炮台內部有核聚變反應堆作為能量來源,依據型號和等級的不同,上麵有的隻裝備了電磁炮,有的還裝備了激光炮,也有裝備了星際導彈的。其餘的還有布雷炮台——它內部有眾多星際地雷,隨時可以根據需要散步出去。
有自爆炮台。當時機成熟的時候,它內部的大當量氫彈便會爆炸,橫掃周邊一切有形無形的存在。
也有電磁乾擾炮台。它可以釋放極為強大的電磁乾擾信號,乾擾通訊以及飛船內部儀器設備的運轉。
大量的星際炮台,陳嶽根本不設數量限製,完全是能造多少就造多少,多多益善,最好能將火星跟木星全包裹住才好。
星際炮台之外,是地麵和地下防禦設施。
這就不能采取自毀式武器了,容易乾涉到其餘的設施。這方麵主要以電磁炮、激光炮和星際導彈為主。
除此之外,還有數之不儘的衛星。
間諜衛星、武裝衛星、通信衛星、乾擾衛星……
這些衛星全都被陳嶽扔進了太陽係內的廣袤空間裡。
還有一樣最為重要的武器。
星際地雷。
一顆星際地雷僅僅巴掌大小,重量不過幾百克,內部沒辦法裝備核彈,便裝備了陳嶽最新研發的,化學炸藥之中威力最為強大的一種化學品——全氮陰離子鹽。
它們甚至還自帶有微弱的動力,能實現一定程度的位置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