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精知青下鄉後,被放牛糙漢摟腰!
看著眼前頭發花白,苦口心婆的老頭。
她也暫時放下了尋死的心思。
“劉叔,我,我不死了,隻要不下地,工分少點也沒關係!”
蘇清瓷想到原主帶過來的錢財,話中有話道,“我家裡每個月都會給我一些貼補。”
劉大柱的眼神更是複雜了。
聽這意思,人家根本就不指望公分吃飯,家裡每個月都會有補貼。
這是啥家庭養出來的玩意啊,這麼好的待遇,她還上吊,還要喝藥,還想著跳河?
劉大柱開導了一番,確定蘇清瓷想通了,讓她今天上午好好休息。
工作上的事,等他通知,這才急急忙忙的去了地裡。
蘇清瓷拿著自己的帕子,胡亂擦了一把臉,這才一臉認命的查看起自己的錢財。
現在是1973年的初春,位置在湘省,婁市,峰縣下麵的桃花公社。
據原主留下的記憶所得。
原主才剛17歲,父親是留過洋的醫生,媽媽是北大教授。
爺爺更是身居高位的政要人員。
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就原主一個女兒,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
這次也是原主爺爺察覺形勢不對,把全家都給打散塞了出去。
蘇清瓷因為是女孩子,長得也好,隻能被爺爺蘇毅偷偷塞到下鄉的知青裡麵了。
在蘇毅一聲聲交待近兩年不要和家裡任何人聯係中。
原主也明白,家裡估計是要出事了,於是一聲不響的就跟著大部隊下鄉支援農村了。
這幾年全國數百萬知青下鄉,藏在知青團中下鄉插隊也算是最安全的一條路。
而蘇清瓷被塞到湘省的桃花公社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蘇毅當時在戰場上背出來一個受傷戰友的兒子在這邊峰縣公安局當乾事。
這位戰友傷退後,一直靠著蘇毅暗地裡接濟過活,一家人可謂是受了蘇毅很大的恩惠。
當然蘇毅也有交代,讓蘇清瓷非必要就不要去找這個戰友的兒子。
關係用一次就薄一次,人情要要用在刀刃上。
蘇清瓷記住了蘇毅的交代。
可一個被捧在手心長大,沒經過事的小姑娘,一下子背井離鄉遠離了親人。
再加上心思多,路上兩天三夜的火車,又驚又怕,還沒下火車呢,就發起了高燒。
等下站的時候已經換了個芯子。
要不是同行的另外兩男一女,她指不定都到不了桃花公社。
蘇清瓷檢查了一下自己的行李箱。
冬天穿的棉襖一套,手打的毛衣毛褲一套,裙子有五套,春秋的套裙兩套,夏天的布拉吉三條,長衣長褲三套,不管質量還是款式都挺好的。
還有一雙運動布鞋,一雙小皮鞋,一床八斤重的棉被。
生活用品也比較齊全,各種票據以及全國通用糧票更是不少。
現金竟有七百多,因為最大麵額的隻是十塊,所以厚厚一大坨。
可見原主在家裡的受寵程度。
可彆以為隻有這一些,原主家裡怕原主路上難帶,其他的都準備給原主從郵局寄過來。
而這些隻是讓原主攜帶過來的第一波物資。
看著眼前都能讓一般家庭眼紅不已了的物資財物。
蘇清瓷卻沒有生出一絲波瀾。
想想自己那農場大莊園,蘇清瓷簡直要心梗了。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