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十二月底,皇太極領七萬大軍撤離三河鎮,向玉田行進,沿途劫掠不斷。孫傳庭,周遇吉部則在皇太極大軍身後遠遠的吊著,如柴犬啃象一般,時不時騷擾一下。與此同時,李信在克定遵化之後,讓趙率教負責善後,自己則率軍火速南下,一路直奔薊州。
另一邊,撤出關外的莽古爾泰,率先碰上了自金國而來的求援信使。得知金國後院起火,亂成了一鍋粥,宣大軍又刨了自家祖墳的莽古爾泰,火冒三丈,對沈壽嶽恨之入骨的他,差點揮刀將報信的信使給砍了…
信使我就是個送信的啊…
隨後莽古爾泰又開始頭疼了,如今他已經被明軍驅趕至關外,明軍已經重新恢複對長城一線的控製,這個消息該如何傳遞到皇太極手中?
思來想去,莽古爾泰想到了一個人山西範永鬥!於是立馬派人帶著信使趕往張家口,欲要聯絡晉商,將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皇太極處,莽古爾泰自己則領殘部經由蒙古草原,一路往遼東急行。
…
當皇太極大軍行至半路之時,先遇上了自遵化而來的信使。
“報!大汗。莽古爾泰貝勒與趙率教部在梨河一線決戰,我軍不敵,大敗!”
皇太極聞言震驚莫名,不可置信道
“怎會如此,趙率教部不過萬餘人,莽古爾泰可是有二萬之眾,他自己又是經年老將,怎麼可能會敗給明軍?又怎麼可能大敗?”
信使無奈,隻能硬著頭皮將詳細情況悉數告知,皇太極聽完之後再次震驚
“遵化方麵為何會突然多出來這麼多兵力?又是這個趙率教!趙率教!本汗一定要將你挫骨揚灰!”
一旁的阿敏說道
“大汗勿憂,我七萬大軍在此,縱使他趙率教有三萬兵力又如何。七萬對三萬,優勢在我!”
皇太極自然是知道的,他現在想的是,雖然趙率教以三萬打一萬,莽古爾泰兵敗屬於情理之中。不過他在遵化損失了我女真族如此多的精銳,依然難逃罪責,待回京之後,正好趁機削弱一下正藍旗的實力。
如此想著,皇太極說道
“莽古爾泰兵敗之事,待回軍盛京之後再議,大軍繼續向玉田開進。命多爾袞部為前軍,先行開赴玉田,爭取在我部到達之前,拿下玉田!”
“喳!”
崇禎三年一月多爾袞兄弟領二萬大軍進抵玉田。總兵尤世祿整合玉田守軍,堅守城池,雙方開始對峙。皇太極則率領四萬餘大軍以及掠奪來的大量物資與人口,在後麵緩緩推進…
與此同時,李信部出薊州,與孫傳庭,周遇吉二人會師,依舊遠遠的吊在皇太極大軍身後,此時,三軍總兵力也已經達到四萬餘眾。隻是周遇吉等人並未著急與皇太極決戰,仍然在等待時機。
張曉則是看出了金軍的行動意圖,急忙揮師一萬,自薊門北上遵化駐防,趙率教則在張曉部到達後,率軍返回遷西駐防,一麵募兵恢複實力,一麵全力防備建奴。
隨後皇太極又命阿敏率軍一萬,繞過玉田,急襲豐潤。此地有外號為賀瘋子的賀人龍駐守,阿敏部未能建功,雙方再次陷入對峙。
於此同時,大金國後方遭到登萊軍襲擊的消息,幾經輾轉,翻越千山,終於經由晉商範永鬥之手,送到了皇太極處…
信使進入汗帳,見到皇太極之後,差點沒哭出來。
他送個信,太難了…
來不及自報家門,信使焦急的跪下,對著皇太極說道
“大汗…大汗,出事了,咱大金國亂了!大貝勒請您速速回軍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