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己選擇和被迫選擇是不一樣的。
而且看著大外甥做出來的那些事情,就知道他是個有大誌向的人,這樣的人就算是想要蝸居一隅,也總會有什麼東西推著他往前走。
還有一方麵,謝大舅至今仍覺得有些愧疚。
妹妹妹夫去世之後,父母遭受不了打擊,接連生病,親爹尤為嚴重,當時幾位大夫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他和老二實在是抽不出空來,去京市陪伴外甥。
那段時間一家人忙的腳打後腦勺,有時候甚至連打電話的空都抽不出來。
一家人分成兩批,自己和老二去照顧親爹,媳婦兒和弟媳去照顧病情輕一些的親娘。
這還不算是最灼人的,最灼人的還是得想方設法,相互瞞著老兩口對方也生病的事情。
雖然最終沒有瞞住,但那段時間他們也算絞儘腦汁了。
京市那邊也知道他們的情況,所以很多事情也沒敢通知他們。
這件事情之後,知道大外甥被人推倒,曾一度陷入昏迷的時候,謝誌元也被唬了一跳。
要不是京市那邊說孩子已經好了,他當時都想去京市親眼看看了。
但不管怎麼說,那段時間大外甥正處在關鍵時刻,他們這些最親的人卻沒有幫上忙,甚至連一絲陪伴都沒有給得到。
對此,謝誌元心裡一直有些愧疚。
幸好大外甥心裡沒生什麼芥蒂。
“想啥呢?地裡情況是不是真不行了?”
眼見大兒子一直不說話,謝姥爺有些著急了。
相比較兩個兒子,享受了半輩子富裕生活的他一開始更難接受這份落差。
隻是他是大家長,是家裡的支柱,必須給幾個孩子做出榜樣。
一開始下地時他也不適應,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也逐漸融入當地,學著把土地當成自己的命根子。
雖然比普通的農人多了一份底氣,但從表麵上來看,不論是吃穿住行,還是其他,已然與本地普通的農戶沒有了太大的區彆。
當然,除了愛乾淨這一點。
謝誌元從回憶中回神,想到地裡的莊稼,歎了口氣:“還是那樣,天太乾了,眼下正是長苗的時候從播種之後就下了兩場小雨,連地皮都沒有濕。咱們村又在河下遊,土溝子大隊那些人又在了上麵築了土壩子,把水給截了,現在河道已經乾了,這些莊稼全靠大家從村口挑水澆。
但就那點水哪夠啊,我看了前天挑水澆的那幾畝莊稼,今天地皮上都乾了,也就底下還有些濕乎氣兒。”
謝二舅也跟著歎氣:“我看今年的莊稼是不成了。”
末了,又壓低聲音說道:“咱們今年最好還是早做些準備,提前弄此糧食,我跟大隊長說一聲,讓他私底下也提醒提醒村裡人。”
謝姥爺點點頭:“謝家族裡這邊我去說。”
其實就算是他們不提醒,村裡的那些老人也察覺到了今年的年景不對,早就開始有意減少每頓飯的份量了。
如果說大家以前還會嫌家裡的老人吝嗇,但經過那三年,眼睜睜地看著很多人家斷坎之後,大家也都理解老人了。
對於老人控製飯量的做法,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
甚至私底下還悄悄吩咐自家孩子,最近多挖些野菜。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