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203.勸說
徐庶接過這封大都督馮習的親筆信,打開看了起來。
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紙同樣不算太清秀但是非常工整的字體,從筆跡中對這個人的性格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徐庶先生敬啟,習從三將軍、諸葛丞相乃至先帝口中久聞先生之名,可惜你我二人不曾見麵,當屬可惜。
聽聞先生昔日曾助先帝大破曹仁之八門金鎖陣,讓君侯、三將軍亦對先生心悅臣服。後因曹操奸賊用程昱之計,擄先生高堂至許昌,逼迫先生不得不同至許昌。
然聽聞令堂曾因此事訓斥過先生,蓋因曹賊雖奸惡,卻不至於加害令堂,後令堂大人故去後,習就曾詢問過丞相,為何先生既無枷鎖,卻遲遲不肯複歸我大漢。”
徐庶看到這兒,歎了口氣,覺得這馮習對自己知之甚少,基本都是從張飛、劉備、諸葛亮他們那兒聽來的,不會理解自己的苦衷的。
“聽聞先生顧慮有二。其一,先生擔心背棄曹操複歸大漢,恐被天下恥笑,認為先生如同那呂布一樣背信棄義,為天下不恥。其二,先生自認為有孔明在側,大漢可保無虞。此乃習之低見,若有疏漏還請先生原諒。”
徐庶有些無奈,自己不願意再回到漢軍那邊的理由基本和馮習想的差不多,主要還是名聲問題。身死是小,名節是大。徐庶也不願意後世提到自己的時候就要和呂布一樣,誰都啐上一口。
“先生既然看到此書信,想必已知道先帝故去的消息,且看到先帝手書了。雖然習不知先帝說了什麼,但是習在先帝最後時日常伴先帝左右,先帝無不歎息先生不在其左右,為其排憂解難。
先生以為臥龍鳳雛之才皆優於自己,有他二人在旁,先帝當可無憂。然鳳雛先生英年早逝,如今川中,諸葛丞相一人獨木難支。
如此次東征,先帝親自領兵,隻能留丞相坐鎮成都,身邊隻有季常可供商量對策,甚至需要問計於我這等隻知行軍布陣的武夫。”
徐庶知道這不過是馮習的自謙。從目前的表現來看,馮習的計謀、戰陣絕對都是極其出色的,不過是話語分量不足,在夷陵之戰攔不住劉備罷了。
“後蒙上蒼庇佑大漢,我軍在夷陵反敗為勝,先帝無比自責,歎息痛恨隻餘隻歎先生不在身旁,若是先生在此,必能勸服陛下。”
馮習這幾句倒是和劉備的信件相印證了,讓徐庶的心情愈發沉重了。
“故先生所率之二並不存在。如今我大漢不過連接荊、益兩州之地,而曹魏坐鎮八州,從人力、物資方麵就有極大差距,豈是諸葛丞相一人可以彌補?且丞相分身乏術,如今先帝故去,川中必生動亂,一年半載內丞相必定無法抽身,何來安天下的時間?”
“而先生所率之一,習竊以為先生多慮。昔日君侯被曹賊圍困下邳,為保兩位夫人而屈身降曹,定下三條約定。曹賊以為高官厚祿、酒肉金銀就能打動君侯,君侯卻不為所動。
後聽聞先帝消息,君侯封金掛印,護送二位夫人不遠千裡去投,如今何人膽敢嘲笑君侯乃是貪生怕死、反複無常之人?世人皆讚歎君侯高義,不負桃園之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