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251.萬事俱備
時間就這麼輕輕轉動到了冬季。雖然荊州地處南方,按現代地理來說是秦嶺淮河線以南,不過也就是“剛過線”的水平,所以溫度不能說太高。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江陵也開始飄起了雪花,而更北方的大地早已經是銀裝素裹了。
隨著荊州的工具、材料技術突飛猛進式的發展,本來就不算太冷的冬天就更顯得無足輕重了。
火爐、壁爐乃至於火炕對於荊州來說都不是什麼新鮮物件了,甚至已經有客棧推出了“火炕大通鋪”,據說還意外地受歡迎。
而保暖方麵,雖然馮習已經知道了南中一帶和涼州都有棉花,無奈兩地目前都有些鞭長莫及,而荊州的環境也不適合大規模種植棉花,因此現在的保暖衣物還是停留在動物毛和麻布之類的原始方法上。
食物方麵,馮習之前力推的小農混合經濟已經開始有所起色了,荊州的畜牧相較於之前有了不小提升,雖然還沒有奢侈到家家戶戶都有肉能吃,但是普通人家偶爾還是能開上一頓葷的。
其中馮習一直好奇一點,就是現在的人為何不吃豬肉,而是吃羊肉、雞肉乃至牛肉。
這個問題很快馮習就得到了解答。偶爾一次他吃到了現在的豬肉,那個味道真的是讓馮習這輩子都難以忘卻。騷味腥氣讓他當場差點吐了出來,完全難以入口。
馮習和馬良、黃權交談後才知道,即使是這麼難以下咽的豬肉,也算是個奢侈品了,但是因為口感極差,又沒什麼人願意飼養,如此一來就成了惡性循環。
最後馮習親自走訪、探查了一下當地幾個養豬的富戶家,試圖尋找其中原因,很快就被馮習發現了問題所在。
首先這個時代的豬因為雜食,幾乎都是關在廁所邊上、乃至廁所裡麵養的,吃的是什麼就無需多言了。
其次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從來沒有人騸這些豬。豬如果不是從小就騸,長大後就會變得腥臭無比。
馮習立刻找了家離刺史府近的養豬人,讓他們將新生下來的小豬仔騸掉一半飼養作為對比。
起先這家人還不願意,畢竟騸了就意味著出生率下降,會影響後麵的生意,就算是又騷又腥的豬也能賣些錢呢。
最後還是馮習自掏腰包,算是買下了這些豬仔,隻是讓這家代為寄養,親自看著業務不是很熟練的工人騸掉了這些豬才安心。
結果不久前這家人就發現騸掉的這些豬長得比彆的豬快,而且也胖不少,似乎真的和普通的豬有所區彆。
而馮習也沒那個時間等待這些豬長大,讓這家人同時宰殺了一隻騸過的小豬和沒騸過的,結果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沒騸過的小豬肉依然是又腥又臭,幾乎難以下咽。
而那隻騸過的小豬則完全相反,肉質鮮美,而且沒什麼怪異的氣味,配合上馮習推廣起來的烤和炒烹製,味道鮮美無比,讓吃到的人都流下了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