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耳朵尖一點的頓時也聽出來了,這獨一檔通透至極的聲音,不就是蒲潼徒弟小予嗎
之前她在節目裡戴著全臉麵具沒看出來,沒想到她居然這麼好看
台上少女水袖一揮,翩翩間唱儘秋苦,一絲一縷婉轉悠揚
再回眸那戲子擒著淚,朦朧間讓人癡醉,戲幕起,戲幕落,台下終是梨園客。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即便是一名戲子,可麵對著戰爭硝煙,也不會置之身外。
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直接把這首歌抬到了一個極高的層次。
原本還有些疑慮的老戲骨和老戲迷眉頭隨之舒展開來,他們看了這麼多年戲,又怎麼可能不懂這個道理
位卑未敢忘憂國,都道戲子無情,怎知戲子也有心。
在古代,戲子一詞實在算不上什麼好詞,唱戲的,更是被稱為下九流,一直上不得台麵。
但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憂心著家國大事,就像如今,哪怕戲曲式微即將走向沒落,他們這些人,還是在想方設法的把這門傳統文化傳下去
傳承,為的可不僅僅的他們自己,更是為了這門國粹,這門藝術
這麼一首歌,直接將古代人視為低賤的戲子抬舉到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高度,可謂是說出了所有戲曲愛好者的心坎裡。
台下的幾位老人眼角已然有些泛酸,不同於現在的小年輕,他們是經曆過戰爭的人,已然也明白當今和平的來之不易。
麵對家國大事,無論是誰都無法置身事外,這句“位卑未敢忘憂國”,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還不夠”
屏幕前,裴慶峰皺了皺眉,這首歌唱到這,已經相當不錯,但在他眼裡,這首歌卻還沒能做到最好。
目前,這首歌隻是引起了老戲迷的共鳴,並沒有對讓年輕人對戲曲產生興趣,多少有些美中不足。
不過他倒是有種預感,蒲潼這首歌,絕對不會這麼簡單
果不其然,在低吟淺唱過後,舞台上的林予冉卻是忽然身形一頓,長袖一揮,似乎是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台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台上人唱著心碎離彆歌,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
她這提腔一句,直接震的所有人說不出話來。
這句穿透人心戲腔,才是蒲潼喊她來的真正原因,這一聲猶如風聲鶴唳,直接穿透了所有觀眾的耳膜,在他們心頭炸響。
饒是裴慶峰比較佛係,這一刻也不由得站起身來,連道了三聲好。
這首歌已經不能用驚豔來形容了
這一刻,所有的質疑聲都不複存在,隻留下台上的戲子依舊唱著
台上台下,徒留新路人。幾聲戲語,卻無人道回眸。一朝過卻年代換,戲內戲外畫難旋。舞衣華裳飄起,惹得伊人醉兮。閉幕鼓聲下,故友換新人。幕後幾多辛,劇後人散去。無言潮其詞,曲終不如意。蕩氣難回腸,癡於何人伶。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