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先生是想讓諸國的正規軍去討伐百鬼門?”
“不!”杜方達一聲鏗鏘,“不光是百鬼門,我要整個魔教都去死!”他的語氣並不激烈,聲調也不高昂,可言辭卻仿若利刃驚雷一般深深摜進了眾人耳裡。
杜方達似乎突然焦躁了起來,在本就不寬敞的斷崖邊來回踱了幾番,“我知道,滅了一個魔教也不能讓這個亂世消停,也許魔教裡也有不少好家夥……”他像是自言,下一句卻是挑明了對洛蘅說的“可那又怎樣,魔教自古紛爭不斷,你死我活不知消停,既然無法統一那又何必留作禍害?既然要亂,那便亂個徹底!”
“然後徹底毀滅。”洛蘅淡淡一言,“這便是先生心中所想嗎?”
杜方達止步,深深沉了一口氣,壓住一顆躁亂無比的心,“是的,這便是我心中所想。”
“那先生為何還要猶豫呢?”
杜方達愕然。
“既然先生遲早有一天要將奉燈推入地獄,又何必仁德待人?”
杜方達按在刀柄上的左手不禁捏緊了幾分,“至少在他們死的時候我不會太愧疚。”
“當真如此?”洛蘅追問,杜方達不答。
“想要百鬼門滅一座城很簡單,先生根本不用如此勞心費神,不用耗費這十三年之久,隻要時機恰當,百鬼門隨時都能揮下殺手。”洛蘅說著,走下鐵鏈,與杜方達對麵而立,“如果隻是要將這座城當作血淋淋的例子放在世人眼前,先生何須救他們倆?何須在城中隱姓埋名?何須費儘心思陽奉陰違的引我翻出城中之事?”
杜方達麵不改色,神情卻請洛蘅講下去。
“你可以偷梁換柱保下屠羅門的少主難道沒有能力取鬼巫大人的性命?你隱姓埋名十三年,這些時間以百鬼門的手段足夠你走遍沽水南北讓每個國都滅一座城,而且十三年下來足夠讓諸國下定決心湊出一支聯軍來討伐魔教了……你若是早就下定了決心,又何必借我這個有著太多變數又身處局外的仙門之人的手來攪起城中風雲?”
杜方達啞然,洛蘅卻乘勝追擊,接著道“而且用百鬼門的手段還可以讓先生免掉不必要的麻煩。”
杜方達沉沉道“什麼麻煩?”
洛蘅眼底浮上幾分黠色,沒有戲謔,就像隻狐狸,他輕輕湊近杜方達,在他耳邊道“你如果這麼做,就可以偽裝得更像一個百鬼門人,也就不必擔心,體內的蠱毒。”說罷,他便抽回身來,撇去了眼底的狐黠,“先生覺得,我說的有理嗎?”
這回不光是杜方達,連一旁的卓上君都一時發怔不知如何反駁了。
厲凡琛折騰了半天,終於沮喪的確定了,這口懸空的銅棺壓根就沒法用正常手段打開。
洛蘅輕輕抬起右手,靈光繞指,“先生今日前來,為的可是放出陰蠱?”他的靈力引得懸空銅棺一陣顫顫巍巍嚇得厲凡琛連忙抱住一根鐵鏈,驚恐的四處張望。
冰藍靈光融進棺裡,片刻,靈光竄出,洛蘅掌心隨之現出一尊抱珠的鬼車玄石像。
此像陰息泛泛,在棺裡尚且張牙舞爪,進了洛蘅手中卻隱了邪息,乖乖趴在他掌心,活像一尊小巧可愛的裝飾擺設。
陰蠱被取,此間鬼火幽幽曳曳,搖晃著又飄落了。
光漸漸暗著,杜方達看著洛蘅手中的陰蠱,片刻,“仙君說的有理。”
卓上君目光深沉著,看著他家大帥,心中不知作何感想。
杜方達心底仍在糾結,更迷茫著不知接下來該當如何。
他躊躇了十三年,最終還是沒能下定決心,既不肯放棄,又不狠不下心來做絕此事。
“先生的心其實並未涼透吧?”
杜方達苦笑,“若是涼透了,恐怕就不是今日之局了。”
洛蘅笑了笑,“我還是想問,當年寧王賜的到底是什麼酒?”
十三年前,寧王親臨地牢,見了落魄而歸的杜達鈞,當他見到昔年猛將傷病纏身時隻歎了一句“世事無常”。
世事的確無常。
誰能料亓安侯和杜達鈞同為冀國的頂梁柱,到頭來卻是一個叛變逼死另一個。
杜達鈞曲川兵敗後,亓軍會師南川,進軍王殿,寧王無力再擋,隻得任其宰割,但亓安侯卻念及與冀國王室曾於父輩有知遇之恩,於是逼而不殺,隻是自立為王,逼寧王抄殺杜氏滿門。
大軍壓陣,寧王無奈,隻得照做。
亓安侯此舉意在斬斷冀國爪牙,斷絕杜氏血脈,結果當時杜宜方正好溜去了帝都山,沒殺成。
冀寧王還是勉強交差了,誰料一年過後杜達鈞又再度返歸南川,風聲傳去了亓國,無奈,寧王為求自保,隻得下令賜死杜達鈞。
“那日,王上賜了我一杯清水,隻道,世事無常,自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