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執劍人!
雍京經過太祖與太宗兩朝擴建,如今輪廓形似一個葫蘆。
一個南北方向豎置的葫蘆。
上麵小的一段,是皇城與內城。
大雍主要行政機構,都集中在裡麵。
能住在內城的人,非富即貴。
開在內城的商鋪,也是為這些貴人服務,價格昂貴。
葫蘆底下部分,是外城。
外城人口數量占了整個雍京六成以上,雍京熱鬨繁華的地段,幾乎都在外城。
內城與外城之間,有三道大門。
西邊武德門,東邊文成門,居中的崇宣門。
武德門與文城門入夜便會關閉,隻有崇宣門會一直開著。
從內城出崇宣門繼續往前,可見一條筆直寬闊的大街。
這就是崇宣大街,直通雍京南大門,南定門。
南城在太宗年間,還有九坊六市。
如今不再嚴格區分坊市,南城也重新規劃,劃分了十個坊。
最大的兩個坊,就是宣北坊與崇北坊。
宣北坊,在崇宣門西南方向。
崇北坊,在崇宣門東南方向。
兩坊中間是南北走向的崇宣大街。
南城治安,由南城兵馬司與巡捕營負責。
崇宣大街把南城一分為二,也將南城兵馬司一分為二。
西邊是處理公務的府衙,東邊則是關押囚犯的大牢。
南城兵馬司的大牢,是整個雍京占地麵積最大的牢房。
原因很簡單,南城人口多,犯事的也多。
東西北中四個兵馬司大牢囚犯,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南城兵馬司。
……
乾佑三十年,七月初一。
衛昭升任南城兵馬司副兵馬使,上任第一天。
他穿著身新買的灰色長袍,站在南城兵馬司大門口,一邊啃炊餅,一邊打量著自己的上班單位。
身後太陽把他的影子拉的老長,一直到兩隻獬豸腳下。
獬豸是傳說中的神獸,懂人言知人性。
順天府、大理寺之類的地方,放的都是它。
獬豸能辨是非,識忠奸。
這些衙門放它的寓意,不言自明。
隻是寓意歸寓意,到了具體操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衛昭吃完最後一口炊餅,拍了拍手上的餅渣子,向大門口走去。
前幾天來過一次,是被人揪著見官,沒來得及仔細看。
今日才發現,南城兵馬司,很大。
向門口番役亮明身份,番役帶著他到了後衙。
早有人等在這裡。
衛昭進門,一名青袍彪補官員迎上前來。
“衛大人,你可算來了。”
大雍兵馬司隸屬於兵部,官袍是武官樣式。
青袍彪補,無疑,他就是南城兵馬司的兵馬使,六品武官,崔耽。
崔耽,三十多歲,出自薊州崔家。
衛昭這些天了解過。
他抱拳見禮,“崔大人!”
“原來衛大人已經知道我是誰了,我就不多介紹。你剛上任,巡城的事情先不急,等衛大人熟悉了南城兵馬司再說。”
“多謝崔大人體諒。”
“好說好說,你可是陛下親自提拔的兵馬使,整個南城兵馬司都跟著你沾光了。你的官服佩劍都給你安排好了,現在就可以去拿。”
“有勞崔大人。”
“衛大人太客氣了,往後你我都是同僚,通力協作維護好這南城秩序,才能不負陛下隆恩呐。”
衛昭連連說是。
“丁望,你過來。”
崔耽身後站出一名番役,頗為年輕。
“衛大人,他叫丁望,在這裡三年了。往後就讓他跟著你,對南城兵馬司有什麼不熟悉的地方,都可以問他。”
“見過衛大人。”
衛昭打量著丁望。
他跟自己年紀差不多,麵龐白淨,一雙眼眸狹長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