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超凡複蘇的現代社會!
光陰倏忽,恍惚間又過了農曆新年。
今年織世家並沒有再來拜年,說起來,自打去年夏天回帝都參加畢業典禮的那一麵後,溫言也是好久未見到她了。
去年的一整年,織世都沒有新作出來,這也是她對自己的沉澱。
莫霽陽在與席欣雅完婚了之後,莫席兩家之間的各項合作交流也更為深入,市場對於兩家的未來發展趨勢都的看漲。
外公祁致遠在晉入武道丹勁之後,意料之中地觸摸到了練氣六段元丹之境的瓶頸。這道瓶頸同樣也是意料之中得堅韌,牢不可破。
龍虎凝丹的這一步,還得等他丹勁大成後才會去考慮了。年齡、過往之受創,都是掣肘,讓這本該水到渠成的一步多了這般多波折。
至於凝丹後的還丹九轉,成就練氣高段法師之境,這就實在隻能聽天由命了。祁致遠對於自身的狀態自有一番清醒的認知。
事實上,若以古法境界的劃分,今世的六段元丹便已是相當於古時還丹修士一轉降丹的成就了。
修行的時代性進步,使得練氣修行者們能夠提前結成自己的一顆元丹,並在之後的修行中再走一遍降丹的步驟,雙丹融合,進一步夯實自身的底蘊。
這就相當於今法修行者會比純粹的古法修行者憑空多出一轉的根基,綜合其他細微之處的增益,統合下來,勝過更不止一轉。
也正是因此,古人必須還丹九轉才能證就的金丹之境,今人最低隻需七轉的火候便可以嘗試了,且成功率同樣不會較古法低,至多是在成色上稍遜一籌。
而到了八轉、九轉之時,不僅突破法境的概率會得到提高,連成丹品相也會有相應的提升,實在是今勝於古的最好詮釋了。
……
溫言自己這邊,歸元潭邊的講道雷打不動。
《易》有漸卦,道有漸門,人之修真達性,不能頓悟,必須漸而進之,安而行之,故設漸門。
修法有頓法與漸法兩種,不過世人所學,多為漸法。
即使是溫言當世第一流的悟性也不足支撐她以純粹的頓法法門進行修行,由此便可以想象此法門檻之高了。
佛道禪宗向來以頓悟為特色,但若尋根溯源,其自六祖慧能之後,頓法已是不再作為衣缽傳承的根本法了。
傳人難尋,若是一意以頓法為傳承大法,法脈的式微與絕嗣幾乎是顯而易見的。
新朝前古曆史中“南能北秀”的禪宗道統之爭,最終是以六祖慧能的獲勝而告終。
但觀新朝今日的禪宗,能發展得如火如荼,其內部雖然仍看重頓法,但主流的修行手段也都改易為了漸法。
從這點上來看,雖然當年六祖慧能以頓法勝過了神秀的漸法,自五祖弘仁手中接掌了禪宗衣缽。到頭來,卻還是回到了漸法一道上。
溫言依舊每日去歸元潭打卡,觀摩歸元龜背陣紋,隨著時日一天天過去,這回的她,是真的預感入得陣道的契機便在眼前了。
很近了,不過還需要細心尋找。
說沒有焦躁之意那是自欺欺人,畢竟都被卡了這麼久。
但越是這種關頭,就越是急不得,此時她便以講道來平息自身的妄念。
“漸有五門,一曰齋戒,二曰安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
“……”
旬日累月的潭邊講道,歸元潭邊的生物似乎也都適應了溫言的存在,而歸元一身龜息的本領更是可以讓這些靈智不足的生物忽略其存在性。
慢慢的,在她講道的時候,竟也有零散的小動物跑來圍觀旁聽了。
源自懷宇山莊的陣勢輻射到後山,仍還有著微弱的作用。加之臨川本就位於江南之地,冬季並不寒冷。
往日裡溫言未曾注意,今年才發現,原來後山中,冬日裡的生機竟也同樣蓬勃,還有這麼多未曾遷徙或者冬眠的生物還在活動著,更有些在她認知中明明是不當於此時出現的才是。
隻能說,超凡顯化的世界,凡是和超凡沾點邊的,多少也都不再能以常識去揣度了。
對於這些不請自來的聽眾,溫言並未選擇驅離,歸元同樣沒有。
她按照自己的節奏,綜述著各大經典中的經意文理,時不時也會對自己有所啟發——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又一日一如往常的講道。
講著講著,溫言忽而頓住,似是在詢問歸元,又像是在問自己“何謂齋戒?”
未等歸元作答,她很快就自己回答了“澡身虛心。”
又問“何謂安處?”
同樣自己做答“深居靜室。”
複問“何謂存想?”
答“收心複性。”
再問“何謂坐忘?”
答“遺形忘我。”
終問“何謂神解?”
答“萬法通神。”
……
朔風凜凜,道韻融融。
通過這一番自問自答,溫言梳理出了自己漸門修行的次第,朗聲道“習此五漸之門者,先了一,則漸次至二;了二,則漸次至三;了三,則漸次至四;了四,則漸次至五,神仙成矣!”
當此時,此間唯有枯樹簌簌而鳴,風吹落葉沙沙和韻,間或幾縷水波響聲為伴奏,為溫言的講道充當伴奏。
雖然沒有天籟繚繞,但無論是歸元還是聽道的山野生靈們,亦或是溫言自己,都聽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