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超凡複蘇的現代社會!
文士之境,一段養氣,二段文華,三段萬化。
其中,在萬化境界時將會開辟出自己的心田,這也是文道修行者在中段君子之境時造化心泉的根基所在。
心田之上辟心泉。
心泉,主水象。
溫言而今便已在心靈空間內衍化出了水汽,可謂是已經拿到了直通文道君子之境的門票。
喜悅之餘,卻也是有些無語,這又是武者,又是文士的,加諸自己身上的都什麼設定呀,明明自己本來隻是單純的一名煉氣士而已。
嗯,這不是凡爾賽,而是溫言的真實想法。
不過世事便是如此——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當南天稀稀拉拉灑下絲縷的小雨,春節過後的第一個節氣——雨水也隨之到來。
或許是因為近來都在與水打交道吧,溫言對此格外敏感。
疏雨滴答,她便打傘坐在歸元潭邊。
歸元依舊禦水浮於潭麵之上,靜靜地陪著溫言聽雨。
一場春雨一場暖,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也就是每年陽曆的2月1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的時候。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節氣轉換之間,天地乾坤自有一番氣象。
溫言而今的境界當然無法去琢磨這浩瀚氣象的神韻,不過僅是聽著初雨灑落人間奏響的樂章,感受著有無之間萬物萌動的氣息,自有一種感動於心中萌發。
這是源自於生命,根植於自然的輪回。
草木在此輪回,禽獸在此輪回,人類亦在其中。
輪回儘頭,塵歸塵、土歸土,那麼人的靈魂終歸又將去往何處呢?
新朝古老傳說中的陰世、地府?但這又是真實存在的麼?
當今科技與修行的手段皆是無法發現地府或者說陰世存在的證據,偏生流傳的修行經典中皆是言之鑿鑿其存在。
溫言自己便是修出了神魂的修行者,自然也是認同陰世之存在的。其之所以不顯於世,大抵或歸於而今的超凡複蘇進度尚不足以支撐這等超出現實維度的超凡之所的存在吧。
……
雨中,溫言放空了思緒,放空了身體。
心中的慧劍此時也偃旗息鼓,不再執著於去斬滅縷縷不絕的雜念。於是,溫言的思緒便也似這漫天的雨水,飄落向四方,消散於風裡。
這些逸散的思緒已經無法給予她任何有用的反饋,但當它們化於天地,溫言隻覺得似乎自己也隨之融入到了這方天地之中。
那麼,在天地看來,這片土地上的萬類生靈又是何模樣呢?
溫言將自己代入到天地的視角,體察這大地上的有情無情、生靈死靈,心中驀然浮現出一句經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還不待其繼續展開深思,其精神力已是不足以支撐她繼續這天地視角,便被強製踢下線了。
豁然回神後是心神極度的空乏,連帶著身體也是疲憊不堪。
這樣的感覺,溫言很熟悉,此前自己入得文道,展開心靈視界的後遺症不就是如此麼?隻是今朝的後緩勁還要較那日來得更為劇烈。
頓悟麼,我溫言畢竟是一流悟性,多頓悟幾次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