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三個最主要原料——石灰石、黏土和鐵礦,已經找到了,將石灰石和黏土一起磨成生料。是個費力氣的活兒。
秦柳的做法就是利用牛馬拉動轉動的石質碾磨,把石灰石、黏土等磨碎。
接下來把生料煆燒至部分或全部熔融,稱為熟料。
最後把熟料和鐵粉或鐵礦渣同磨就得到水泥了。
製作碾磨工具是個費勁的工藝。
秦柳不得不感歎,一切從頭開始,真是太難了。
她的未來構想是煉鐵成功後用鑄鐵平台來實現破碎和碾磨。
十天後,終於製作出來第一批水泥。
秦柳試了試。
摻水和好的水泥,摻合小石子後砌成半人高的牆。
過了幾天,牆居然堅固得像大明朝修建的長城!
目睹了這堵牆怎樣建成的牧民們驚掉了下巴。
磚窯開窯的時候,婁老頭從沙堡子鎮回來了,帶回了幾個泥瓦工匠。
秦柳看著那幾個不是老就是小的泥瓦匠,額頭直抽抽。
“你就不能找幾個壯年的泥瓦匠嗎?”
婁老頭依舊袖著手縮著肩膀:“掌櫃的,壯年的漢子都有家室,誰肯來咱這苦寒之地?這幾個手藝挺好的,您放心用!”
秦柳無法,也之能這樣了。
不過,令她意外的是,磚窯裡的磚居然出來的是青磚!
這令她喜出望外。
磚窯未開窯之前,是青磚還是紅磚就像賭博。
隻有那些經驗極其豐富的工匠,才能把握好注水降溫的效果,大概率獲得青磚。
紅磚算是半成品,雖然也能用,可不像青磚那樣堅固耐用。
青磚、水泥、工匠齊聚,蓋房大業就可以正式開始了。
至於下水管道、瓷質水龍頭、等物品,秦柳有些犯愁。
這些她的本意是把沙堡子鎮附近那家和她合作良好的瓷窯老板請到多倫幫她製造,可惜婁老頭去請時,人家壓根不肯來。
又要自己親自製作一個瓷窯嗎?
秦柳隻覺得疲憊不堪。
草原上沒有什麼工業配套,什麼東西她都得自己做,真的很辛苦。
好在這幫牧民裡有不少很好奇很有學習熱情的,尤其是那些十來歲的小夥子,對於秦柳帶來的新奇東西非常感興趣,他們是最有動力的追隨者。
秦柳毫不藏私,出製磚、製水泥的工藝全部傳授,還讓他們參與製作過程。
對那些熱情很高的少年,她提拔了幾個,讓他們分彆負責製磚和製水泥。
秦柳靈機一動。
製作瓷器的專業技術人才,她是不是也可以就地培養?
秦柳記得一處瓷土礦的位置。
她帶了兩個牧民少年,跟他們講了製作瓷窯、製作瓷坯的原理和配方,以及幾個釉料配方。
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