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百姓隻能選擇相信_大漢永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漢永存 > 第219章 百姓隻能選擇相信

第219章 百姓隻能選擇相信(1 / 2)

第219章百姓隻能選擇相信

在王莽剛剛上台的時候,許多人對他的統治還是寄予厚望的。他們相信王莽是百姓選舉出來的皇帝,能夠給國家帶來美好的未來。

主要是西漢的後麵幾個皇帝太爛了,重用外戚宦官,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的,一般情況下,百姓對上層的包容是很強的,除非被逼得吃觀音土,賣兒賣女。

否則,他們平時哪怕時常挨餓,也隻是會勒緊褲腰帶,不會說皇帝壞話,反而期盼明年會豐收。

這也是一種無奈,因為老百姓隻能選擇相信帝王,在封建製度沒有斷絕之前,老百姓相信必須要有一個統治者來統治人們。

但統治者掌握權力,實行世襲製,老百姓如果反對,便要冒著殺頭,甚至滅九族的危險來造反,而且成功的概率極小,所以他們通常隻能希望統治他們的是個好人。

如果不是,也沒有辦法,隻能希望他改邪歸正,或者身體不好,早死,換一個好的來。他們不敢反抗,所以隻能儘量把帝王描繪成一個已經儘力做事的人,以求寬慰自己。

畢竟,再壞的製度也比沒有製度好。

現實如此,冰冷而殘酷,芸芸眾生,有時候很偉大,他們往往推動曆史的發展,大多數時候,他們卻又如同螻蟻,被人掃入塵埃……

但是,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王莽的統治就像一顆劃過天際的流星,短暫而慘烈。

為了標誌新朝代的開始,王莽根據儒家經典,對朝廷的機構和官職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

在中央官職方麵,他重新命名了大司農為羲和,後來又改為納言,把大理改為作士,太常改為秩宗,大鴻臚改為典樂,少府改為共工……

水衡都尉改為予虞,光祿勳改為司中,太仆改為太禦,衛尉改為太衛,執金吾改為奮武,中尉改為軍正。

同時,他還對地方官職的名稱進行了變更:太守改為大尹或卒正、連率),都尉改為太尉,縣令長)改為宰。

此外,王莽還增設了許多新的官職。在中央設立了大司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這三種官職位列九卿;

還設立了大贅官執掌輿服禦物,後來又負責掌兵,官位上卿;同時設置了司恭、司從、司明、司聰、司睿等五大夫。

在地方,州設立了牧副,郡設立了監副。

然而,這些改革並沒有給國家帶來更好的發展,相反地,它們使政府更加複雜,導致官員之間的矛盾和混亂。

這也就算了,改名字,該一些官員的稱呼嘛,問題是他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了,企圖通過複古西周時代的周禮製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製度開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製”。

第一便五均六筦,這個名字還是劉秀搞出來的,他如今可是當世大儒,根據古文經《周禮》、《樂語》提出來的。

大家都是講究人,當時新朝全國上下都沉浸在“托古改製”的美好憧憬之中,既然是複古,那就弄到上古去,徹底一點,名字也要複古。

好馬配好鞍嘛,一個好的名字很重要呀。

王莽給出說辭是要以此來限製商人對農民的過度盤剝,製止高利貸者的猖獗活動。

反正不管彆人信不信,弄出這個名字的劉秀【劉歆】是相信的,繼續支持。

名頭起好了,目的傳出去了,接下來就必須要上措施了!

具體措施從“五均六筦”四個字就可以看得出去來,均,可以理解為均衡、調控的意思;

筦通管,也就是管控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在五個方麵調控、六個方麵管理的意思。

五均,就是對名山大澤、鹽、鐵、錢、布帛這五種當時老百姓必需的民生用品的市場價格進行調控。

為了防止萬惡的官僚地主階級囤積物資、哄抬物價,由新朝廷進行統一核定上述物資的市場價。

如果交易價高於政府製定的市場價,則由朝廷出麵調控,按規定的市場價進行交易。

如果交易價低於朝廷製定的市場價,大家則可以自由交易,反正隻能低,不能高,要給百姓福利呀。

另外,為了防止大家在市場交易的過程中資金困難,朝廷還隨時準備了充足的資金給大家貸款,利息還不高,有時候還不要利息,所以,“五均”又叫“五均賒貸”。

而六筦,就是新朝廷強行對六種經濟事業進行管製,也就是收歸國營,名山大澤、鹽、鐵、錢、布帛,再加上酒。

五均當時是搞的“試點製”,試點的地方有六個城市,稱為五均市,設立了專門管理市場交易的官職,稱為五均司市師。

其他的郡縣雖然沒有劃入重點試點範圍內,但也要跟上節奏和形勢,設立司市一職,大體由地方官兼任。

六大試點城市的市師和其他郡縣的司市統稱為市官。市師下有交易丞五人,又稱均官;錢府丞一人,又稱錢府官,分彆掌管均平物價、收稅和賒貸事宜。

策六大城市分彆是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城和成都。

長安是關中的經濟中心、洛陽和宛城是中原的經濟中心、邯鄲是河北的經濟中心、臨淄是齊魯的經濟中心、成都是成都平原的經濟中心。它們幾乎涵蓋了當時新朝的所有經濟發達板塊。

這還是王莽乾的第一個改革,他又馬不停蹄的弄出了第二個,即使是放到如今,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那便是貨幣改革,他進行了好幾次,設計很精美,算是華夏錢幣藝術的高峰。

他一共進行了四次的改革,由於改革頻率過高,且改革的效率較低,這就導致百姓還沒有適應前一次改革,緊接著新的貨幣又流入市場。

舊的貨幣與新的貨幣夾雜在一起,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由於王莽在改製貨幣時,未能正確設置貨幣麵額和流通的數量,因此通貨膨脹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從前隻要幾錢的米麵,發展到後期竟然需要金來購買……

經濟搞完了,他就開始搞土地和人了,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買賣,改奴婢為“私屬”,亦不得買賣。

然後是改變少數民族族名和首領的封號,調整郡、縣劃分,改易官名、地名,成為名副其實的改名狂魔。

王莽甚至專門派使者通知烏珠留若鞮單於,說漢朝已經發布了這樣的命令,建議你最好作出表率,改成單名,漢朝會以巨額賞賜相報答。

你以為這就完了?與西漢末年相比,新莽的郡從106個增加到116個,連增帶改,一共改了91個郡的名稱;縣從1587個增加至1585個,共有730個縣換了名字。

地皇年間,王莽改名字已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歲複變更,一郡至五易名,而還複其故,吏民不能紀。”

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王莽發兵攻打反叛的高句麗,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王莽非常高興,在大賞將領之後下了一道聖旨:

“乃者,命遣猛將,共行天罰,誅滅虜知,分為十二部,或斷其右臂,或斬其左腋,或潰其胸腹,或其兩脅。今年刑在東方,誅貉之部先縱焉。捕斬虜騶,平定東域,虜知殄滅,在於漏刻。此乃天地群神、社稷、宗廟佑助之福,公卿、大夫、士民同心將率虓虎之力也。予甚嘉之。其更名高句驪為下句驪,布告天下,令鹹知焉。”

並州八郡被改,改上郡為增山郡;西河郡為歸新郡;朔方郡為溝搜郡;五原郡為獲降郡;雲中郡為受降郡;定襄郡為得降郡;雁門郡為填狄郡;代郡為厭狄郡……

好家夥,不是在改名,就是在改名的路上。


最新小说: 戒斷反應 下山尋雙親,我靠相術斷生死! 高武:表白99次,我升到滿級 野火吻星辰 流放,侯門棄女淪為通房丫鬟 穿成錦鯉假千金,獵戶夫君夜夜加餐 獸世巫女成團寵,修羅場全員黑化 侯府庶子:最強錦衣衛,隻手遮天! 開局被仙子逆推,覺醒吞噬武魂 留學三年,瘋批少爺跪著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