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兩人一番合計之後,都認為如果新市和平林二支友軍撤走,單憑他們統帥的部隊,實在難以戰勝敵人,必須設法穩住二支友軍,同心協力,共同對敵,才是萬全之策。
恰在此時,王常、成丹所統帥的一支5000人的下江兵北抵宜秋今河南唐河東南)。
divcass=”ntentadv”劉縯決心說服這支部隊參加戰鬥,以此增強對官軍戰鬥的力量,又能穩住處於動搖中的其他兩支義軍。
另一個好消息又傳來了,李通和他們彙合了,這個家夥全家被殺,竟然逃出來來,還帶著一些人馬來投靠,劉秀見到他,大喜過望,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當初就是他攛掇劉秀起兵的。
於是,劉秀和劉縯兄弟二人與李通一起前往下江兵駐地,劉縯見到下江兵的人便說:“願見下江一賢將,商議大事。”
成丹、張霸、羊牧共推王常,於是王常便來見了劉縯。
王常本是鄠縣人,字顏卿,其父王博在漢成帝、漢哀帝時期,移居潁川郡舞陽縣今河南舞陽縣)。
王莽末年,王常為弟報仇,隱其名籍逃亡江夏。公元17年天鳳四年),王鳳、王匡等起兵於雲杜綠林今湖北省京山市綠林山)中,稱為“綠林軍”,聚眾數萬人。
隨後,王常加入綠林軍後,被任命為副將,攻打鄰近各縣。公元22年地皇三年),王常、成丹、張霸、羊牧分兵進攻南郡蘭口,號稱下江兵。
劉縯沒有繞圈子,直接對王常說:“一旦起義,便是不歸路,要麼勝利,要麼敗亡,如果你想被招降,當初也不會起義了,如今是關鍵時刻,莽賊勢大,我們如果不聯合起來,隻有敗亡一條道路了,起義就是拚命,不敢拚命,隻有死亡……”
一旁的劉秀和李通也勸說起來,“是呀,顏卿兄,如今若是我們不聯合起來,隻會被甄阜逐個擊破。”
幾人一頓口若懸河、正義凜然的輸出之後,成功把王常變成了小迷弟,當即表示願意追隨劉家兄弟,他說:“王莽篡漢弑君,凶殘暴虐天下,百姓思漢,所以豪傑並起。現在劉氏複興,就是真主。我真想獻身為用,輔助以成大功。”
劉縯拍著王常的肩膀說:“如果事成,我豈敢獨享勝利成果?”
這也點和陳勝當年的話異曲同工之了,“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也像是後世老板畫大餅,動不動拍著員工肩膀說:“好好乾,等公司上市了,我給你分紅!”
不過劉縯估計是真心的,這家夥完全是心直口快,沒有壞心思的。
這邊劉縯心和劉秀,還有李通三人滿意足地離開了宜秋,準備繼續戰鬥。
卻不料前腳剛離開,下江軍中便馬上鬨意見了。當王常將與合作的意向告訴成丹幾人的時候,他們極力反對,主張不應該受製於劉氏兄弟。
他們不支持王常帶著下江軍跟劉縯兄弟去啃硬骨頭,這種事情風險太大了。
再說,為什麼要聽劉秀兄弟的?現在劉秀他們打敗仗,人都不多,憑什麼聽他們的?
可是此時王常已傾心歸漢,個人格局很大,勸導下江諸將:“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與也。
舉大事者必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今南陽諸劉舉宗起兵,觀其來議事者,皆有深計大慮,王公之才,與之並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佑吾屬也。”
一席話說服了下江兵諸將,他們表示乾了,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
下江軍這種堅定絕決的氣勢和態度,又反過來影響了原本準備逃跑的新市、平林二軍,他們表示我們也是有勇氣的,還想再努力一下。
最終,三支義軍決心與劉氏兄弟統帥的南陽義軍團結戰鬥,共同反擊新莽大軍。
劉縯、劉秀對此十分高興,他們同綠林軍領袖們“大饗軍士,設盟約”,休息三天,同時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
公元23年正月甲子日,盟軍總指揮劉縯帶著全軍,在戰死的義軍和親人的墳墓麵前高唱《九歌·國殤》: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儘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萬人高呼嗎,震動天地,大家熱淚盈眶,想到死去的親人,想到一路的悲慘,想到朝廷的壓迫,士氣分外高漲。
“將士們,為了我們的親人,為了被全天下都如同我們一般被壓迫的百姓,唯有死戰,勝利必然屬於我們!”
劉縯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鼓舞士氣,然後將全軍分為六部,借助黑夜的掩護,分進合擊,一舉奪取官軍的後勤基地,“儘獲其輜重”。
第二天早晨,劉縯和劉秀兄弟率兵自西南方向攻擊甄阜軍,下江兵自東南方向攻擊梁丘賜軍,雙方拚死搏鬥,激戰早飯時,
“噗嗤!”
劉秀看準時機,擒賊先擒王,一箭射死了梁丘賜。
“將軍死了。”
“秀,乾得好!”
“哈哈!投降者免死!”劉縯看著倒地的梁丘賜,興奮不已,拍著手掌大叫著,率軍衝殺。
“跑呀。”
“救命!”
一個,兩人……隨即是四五十人,新莽的軍隊開始逃跑。
伴隨著梁丘賜一死,他的軍隊陣腳立刻亂,士卒潰逃。
甄阜的軍隊軍見狀,頓時也失去抵抗的勇氣,紛紛逃竄,義軍緊追不舍,逃散的官軍被逼至黃淳水邊,欲渡無橋,欲戰無力,被殺或溺水死亡者近兩萬餘人,甄阜、梁丘賜也被殺死。
這一戰是劉氏兄弟與綠林軍聯合作戰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不僅消滅了王莽在南陽的精銳之師,而且奪得了大批軍器糧秣,更令綠林軍上下認識了劉縯兄弟的卓越的軍事謀略與指揮才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