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準備聯姻
回到潁川,赤眉的首領樊崇又把部眾分為兩撥,樊崇與逄安自帶一支人馬,徐宣、謝祿、楊音率領其餘人馬。
樊崇人馬不久攻下長社,又南下重鎮宛城,斬殺了宛城縣令。而徐謝、謝祿所部也拔取了陽翟,接著殺入大梁,將河南郡太守擊殺。
赤眉軍兩路人馬都接連大勝,然而軍中厭戰情緒卻高漲起來,大多數人都是走投無路才加入義軍的種地農民,他們隻想奪回自己的耕地,卻不想到處疲於奔命,成為亡命之徒。
軍營之中日夜都有哀愁哭泣聲,此起彼伏,很多人都在想著如何回到山東老家。
樊崇也不是傻子,發現不對,他立馬召集諸將計議,大家都擔心這些人要是回到山東,必定都會四散回家,再不肯出來拚命了,不如西攻長安,走得越遠,越能絕了眾人戀家之念。
於是在更始二年冬天,樊崇、逄安以天寒覓食為由,率眾自武關西進,徐宣等人也應召從陸渾關西行,兩路人馬在更始三年正月,都到達了離長安不遠的弘農郡會師。
接著便跟隨更始帝的綠林軍一道猛攻王莽大軍,連戰連捷,人馬也越滾越多,樊崇麾下甚至多達三十營兵馬,每一萬人為一營,一營置三老一人,軍師從事)一名,他又自稱大王,對外則以更始帝所封侯爵,被人稱之為“樊君侯”。
沒多久,大軍又進至華陰地界,直逼長安。
這時樊崇發現軍中常有從山東帶來的齊巫為將士們祈求福助,而齊巫所祭之神居然是“漢城陽王劉章”,且有個巫師甚至還對著眾人佯癲怒罵道:“爾等當為縣官,何故為賊耶?”
有譏笑巫師的人,沒多久竟生病不起,軍中為之大驚,估計是被巫師毒害了。
當時,更始帝劉玄的大臣方望怨恨劉玄殺其弟方陽,就來對樊崇說道:“更始帝劉玄打下洛陽之後,就一味荒廢政事,穢亂後宮,以致政令不行。
樊君侯你才有機會從山東穿插到了關中之地,如今君侯擁有百萬之眾,西向長安帝城,卻沒有響亮的名號,外界皆以為是山東賊寇,這樣豈能久乎?
君侯不如另立宗室為帝,高舉義旗,誅逆伐暴,以此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樊崇等人聽了之後,連稱妙計,於是更加相信巫師所言,又向巫師詢問,得到的回答是“今迫近長安,而鬼神如此,當求劉氏尊立之以號令天下!”
於是就在更始三年六月,樊崇便把劉盆子找了出來,擁立為帝,改年號為“建世”,從此就和更始帝一刀兩斷。
劉盆子祖父劉憲元帝時被封為式侯,父親劉萌在王莽篡位後被殺。
更始元年23)初,赤眉起義軍經過式縣時,把劉盆子及其兩個哥哥劉恭、劉茂搶到軍營。
劉恭從小學習《尚書》,懂得書中的一些大義。後來隨樊崇等投降更始帝劉玄,被封為式侯。
因通曉經術多次上書議事,被任命為侍中,跟從更始帝在長安。
劉盆子與劉茂在軍中歸屬於右校卒吏劉俠卿,負責割草喂牛的工作,以牧牛為本,號稱“牛吏”。
劉盆子對每頭牛的習好都了如指掌,每次放牛,都要收割許多草,放在牛背上馱回軍營。
據說他放的牛甚懂人語,總是令行禁止,不隨便啃吃莊稼。他有時倒騎頭牛觀牛群,樂在其中。
當時,樊崇想要找一個漢室宗親擁立為帝的時候,居然發現軍中有稱陽城王劉章之後者多達七十餘人,而唯獨劉盆子與劉茂以及西安侯劉孝比較靠譜。
樊崇便與諸將商議道:“聞古天子在軍中之時被稱為上將軍,就像西周的武王伐紂時那樣,我們就將上將軍三個字描於紙符之上,讓這三個娃來抓鬮,誰抓到這就是天意屬誰了!”
於是在軍中設壇,率眾人跪拜了城陽王的神位之後,就命劉盆子三人按年次前去抓鬮,劉盆子最為年幼,他最後抓鬮,結果卻抓到了“上將軍”三字,這大概就是命吧。
樊崇與諸將立馬稱臣跪拜,當時劉盆子隻有十五歲,在場時披頭散發,打著赤腳,滿腿泥濘和牛糞,穿著短衣一身臭汗,見到眾人突然下拜,又山呼萬歲,立馬被嚇得想要哭出聲來。
他哥哥劉茂在一旁低聲對他說道:“今為天子,善藏符!”
劉盆子自然聽不懂,他居然將符用牙咬成兩段扔在地上,後來又拾起來交給“上司”劉俠卿。
劉俠卿慌忙跪下叩首,連稱:“陛下”,又趕緊給他送上赤色的錦袍和頭幘,給他穿戴上,可劉盆子卻依舊與軍中牧童一起玩耍。
樊崇雖然勇武過人,卻完全不懂文墨,隻有徐宣做過縣城獄吏,居然還讀過《易經》。
於是大夥商議立徐宣為丞相,總領百官,而樊崇則為禦史大夫,逄安為左大司馬,謝祿為右大司馬,楊音為九卿之首,其餘將佐各得官位。
這一下,赤眉算是徹底和劉玄分道揚鑣了,劉玄敗亡的日子也不遠了。
而另一邊,信都郡太守任光在當時遭到了王郎的進攻,任光和劉秀都參加過昆陽之戰,內心政治立場認可劉秀,不投降王郎。
但任光孤軍守城,勢單力薄。劉秀進來後,任光大喜過望。
此時,和成太守邳彤也趕來彙合。邳彤聽說劉秀南下,損失了身邊僅有的一點軍隊,就把自己身邊的2000騎兵部署好沿路迎接劉秀。
劉秀得到了兩地地方官的支持,雖然身邊的部隊隻有數千人依然勢單力薄,但兩位地方官的支持對劉秀來說具有雪中送炭的意義。
劉秀采納任光的建議,在河北當地擴軍,“乃發傍縣,得精兵四千人”。
自此,劉秀組織了打擊王郎的軍事班底。這支討伐軍還加入了劉植等人的人馬,實力得到擴充,這些人數不算多,但對劉秀來說卻是至關重要,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從從裝力量上與玄漢政權做了切割!
而他在河北招兵買馬的時候,阿依妹帶人來投靠他了。
“大將軍,平原軍來投。”
“平原軍?”劉秀疑惑,一旁的馮異介紹起來。
“這個我知道,他們的老大叫遲昭平,是繼綠林、赤眉農民起義之後,於地皇二年秋在平原城西南河阻中聚眾數千人舉行起義,所以她帶領的軍隊也叫平原軍。
他們抗官稅、蕩官衙、殺豪紳、掠貴族、分糧與貧窮百姓,扶危濟弱,殺富救貧,一時聲威大振。
遲昭平是個奇女子,不僅美貌如花,而且武藝高強,軍紀嚴明,和一般的流寇不同,據說和赤眉的人去長安見陛下了,隻是如今這麼又來河北了?”
“喔,有這樣去奇女子,那快讓她來見我。”
不久之後,劉秀見到了阿依妹,兩人四目相對,“原來不是他。”
隻是一眼,從劉秀的表情她就能看出來,這個人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劉瀚,阿依妹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
“遲將軍在說什麼?原來不是他?莫非對劉秀很失望?”
“那倒不是,將軍神清氣秀,又立下昆陽大功,特來投奔。”
“遲將軍是奇女子,手下也有幾千上萬人,怎麼就看得起劉秀,據說你去了長安,見了陛下,怎麼不待在長安?”
“長安非久呆之地,他們不待見赤眉的人,必然會鬨翻,而且那些人習慣了節劫掠,目光短淺,我看遲早要敗,思考之下覺得大將軍必然是未來平亂世之人,特來投奔。”
阿依妹以前跟趙蘭聊過,知道劉秀未來是天子,投奔他必然不會出什麼大錯,而且以她的眼光來看,目前能成事的,估計就隻有劉秀了,到時候她就能掌握巨大的權力,從龍之功呀,也方便日後做事情。
和平遠遠比亂世好得多,即使再爛的秩序也沒有比沒有秩序好,她很清楚,劉瀚若是輪回中醒來,必然也會向權力靠近,他不會甘心默默無聞,像他那樣的人,無論站在那裡都是光芒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