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無聊的監國
建武七年31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寧王,出兵援隴。秋,隗囂親引步騎三萬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進至陰架今甘肅涇川東)。
另遣軍攻肝縣,圖取關中,馮異、祭遵各敗之。
臧宮率軍南下,平梁郡治所今河南商丘)、濟陰郡治所今山東省定陶縣)。
建武八年32年)春,來歙率軍二千,秘從番須、回中,襲占略陽,破隗囂之冀縣。隗囂集精銳反攻略陽,數月未克。
閏四月,劉秀禦駕親征,太子劉強監國,鄧禹、陰識輔助處理政務。
“你怎麼會去監國,怎麼主動說這樣的話,誰教你的?”
下朝後,房殿內,郭聖通拉著劉瀚詢問起來,這打斷了她的計劃呀,她本來就不想劉秀禦駕親征的,更不想劉秀帶著陰麗華去。
“沒有,母後,我隻是想替父皇分憂。”
郭聖通無奈,“你還小,能替伱父皇做什麼?這下好了,陰麗華也跟著去了。”
“我就坐著,當吉祥物就好,太子在,百官的心也穩固,不是有鄧將軍他們嗎?”
“彆太信任那個鄧禹,他是南陽人,你信任的應該是你舅舅,還有吳漢、耿弇、寇恂、景丹、蓋延、王梁、耿純、任光、李忠、邳彤、萬修、劉植這些人。”
其實,目前劉秀手下有三大政治勢力。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河北派,他們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以河北軍人為主,是劉秀爭奪天下的主要力量。
代表人物吳漢,原籍南陽,但在河北為官,所領又是漁陽兵馬,所以應當歸入河北派。當然他的南陽籍貫,是劉秀更加信任的條件之一。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他鄉遇故知也成了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古人極其重同鄉之情,這是基於濃厚的宗族觀念和鄉土情結、落後的交通和通信方式和行伍製度以及頻繁的戰亂等多種原因的綜合作用。
自西周宗法製創立以來,經過曆朝曆代的發展,在人們的心中逐漸積澱形成了濃厚的宗族觀念和鄉土情結。
這種觀念和情結使得古人對於同鄉之誼有著深厚的感情,認為同鄉是一種可以依靠和信賴的關係,所以吳漢在河北將領中,幾乎是劉秀最倚重的。
其次耿弇、寇恂、景丹、蓋延、王梁這些人都是河北派的,他們也親近郭家,支持太子劉強的,因為以前的郭家在河北就是大豪族,大家聯係緊密,多有聯姻。
然後是南陽派,他們是劉秀的同鄉本郡,大家知根知底,以南陽豪強為主,這才是劉秀實際上的核心團隊。
在天下一統後,尤其是建武十七年以後,劉秀通過一係列騷操作,使南陽派成為最終的勝出者。
最明顯的就是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七月,皇後郭聖通無故被廢,改立原配陰麗華為後。
他們的主要人物是鄧禹、朱祜、岑彭、劉隆、賈複、杜茂、陳俊、馬武、馬成這些人。
還有就是潁川派,主要是馮異、祭遵、銚期、臧宮、堅鐔、王霸、傅俊。
潁川派善始善終,不離不棄,以潁川官吏為主,是劉秀初到河北時的重要幫手。
但由於代表人物馮異早逝,潁川集團趨於邊緣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而王常、竇融等人,不足以形成獨立的派係。
潁川派還好,基本很少涉及爭鬥,但南陽派和河北派的爭鬥,一直沒有停過,真定王劉楊的反叛、南陽鄧奉的謀反、還有漁陽彭寵的稱王,都多多少少因為這兩大派係的爭鬥。
不僅如此,南陽派賈複與河北派寇恂險些火並。
當年,鄧奉反叛,賈複與陰識等人率軍攻克潁川後,轉兵汝南,劉秀改任寇恂為潁川太守,署理政務。
賈複的部將在潁川殺人,寇恂執法如山,將其斬首示眾。
戰爭時期,法紀不嚴,往常這些事情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吳漢軍紀差,縱容手下劫掠,劉秀也隻是罵和警告。
再加上兩大集團的固有矛盾,賈複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賈複的脾氣由來已久,初歸劉秀之時,就與同僚發生過不愉快。當時他是破虜將軍名下的官屬,在一次會議上,與大司馬名下的官屬段孝並排而坐。
段孝提醒他:“你是將軍督,我是大司馬督,不能坐在一起。”
賈複怒道:“大司馬和破虜將軍都是劉公,憑什麼不能坐!”
大家覺得他盛氣淩人,想把他排擠走,被劉秀壓了下來。
賈複雖是儒生,武力卻很高,賈複回師潁川,發狠話說:“我跟寇恂官職並列,現在卻被他羞辱,有仇不報非君子,我見寇恂,一定要親手殺了他!”
好在寇恂是個明白人,故意躲著賈複,手下不忿,說願帶劍護衛,以防不測。
寇恂說:“當年藺相如不懼秦王,卻躲著廉頗,是為國事。古人尚且如此,我怎麼能忘了呢?”
他下令各縣沿途歡迎賈複,酒肉雙份,吃喝管夠,自己則稱病不出。賈複餘怒未消,還要找寇恂算賬,結果將士們都喝得酩酊大醉,隻好作罷。
寇恂擔心賈複不肯罷休,就上報劉秀,劉秀對鄧奉事件心有餘悸,鄧奉反不就是因為吳漢鬨的,所以決定親自出麵調解。
他先召賈複,曉以大義,又召寇恂。寇恂進殿,發現賈複已經在座,就準備轉身離開,劉秀叫住了他:“如今天下未定,二虎怎能私鬥,朕特來勸解。”
於是二人並席而坐,相逢一笑泯恩仇。總算是有驚無險,塵埃落定,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這還隻是一小部分,南陽派和河北派的衝突不止如此,更始政權分崩離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內鬥不止,自相殘殺。
劉秀吸取這個教訓,特彆注重平衡,堅固的堡壘往往最容易從內部攻破,不要覺得劉秀的對手太弱,統一天下的過程順風順水。
光是協調內部矛盾,維持利益集團之間的平衡,都要占去大量精力。從建武四年開始,劉秀便在東西南北各個戰場上巡視,一為督戰,二為調和諸將,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也隻有劉秀,他的智慧、威望,武力、軍功,才能平衡兩大派係的的鬥爭,甚至有時候他都在忍。
監國是個好機會,郭聖通也想,劉秀想了一下,給了她這個麵子,但特地囑咐了鄧禹一番。
於是,郭聖通弄了一張簾子,大大方方的抱著劉瀚做在龍椅上,上朝監國了。
上朝其實是一件極其無聊的事情,加上劉瀚才七、八歲,隨便聽聽,沒有一會兒,就在郭聖通的懷中睡著了。
他本來想把三省六部製度搞出來的,還有科舉製度,但想想自己這麼年輕,就弄出這些,有點妖怪了,便想著等幾年再說,而且這紙張還沒有出來。
他當年弄出來了,一直沒有給漢武帝,本來想給劉據,還沒有來得及,蘭陵侯府就成為一片火海了。
所以,他這監國其實也沒有多少意思,真當吉祥物。
郭聖通笑著叫醒了他,“強兒,要下朝了。”
“啊,下朝了?”劉瀚擦了擦口水,茫然的看向四周。
“怎麼樣?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