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勝負一念間
時間回到7天前,在洛陽得知岑彭蛇形走位,一路差點打到成都的劉瀚自然開心無比,這一統天下近在眼前了。
“好一個得隴望蜀,他之才華絲毫不下於馮異。”
當年,大將岑彭隨光武帝劉秀親征隴西,將隗囂圍在西城今陝西安康西北)。
公孫述為了救援隗囂,增兵上邽今甘肅天水;邽音gui),牽製了漢軍的大量兵力。
光武帝見西城、上邽兩城一時攻不下,便留了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麵寫著:“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山蜀虜。人若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一發兵,頭須為白。”
大概意思是:“如果攻占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最痛苦的事情是總是不知足,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發兵,頭發雙鬢都白了。”
岑彭觀察了西城一帶的地勢,決定采用水淹。他叫士兵每人背上一個布袋,裝上泥土,將山穀間的水流堵住,引往西城。
但這時城內地下水也湧出,城牆內外壓力平衡,反而不坍。
雙方正在相持之際,去向公孫述討救兵的隗囂部將,帶著大隊蜀兵趕到。岑彭見敵兵眾多,本軍糧草已儘,便下令退兵,並撤回了包圍上邽的漢軍。
漢軍撤退,隗囂帶領兵馬尾追襲擊。岑彭親自斷後,掩護漢軍順利東歸,避免了損失……
後來,隗囂的兒子隗純歸順了光武帝。岑彭奉命領兵攻蜀。他首先拿下了荊門,接著攻破平曲。
岑彭吩咐部下堅守陣營,自己率精兵從水路攻入四川,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巴蜀腹地。
岑彭率軍攻下武陽今四川彭山東),又指揮精銳騎兵進襲成都。漢軍攻勢淩厲,蜀兵聞風潰散。
公孫述隻當漢軍尚在千裡之外,聽說岑彭離成都隻有幾十裡了,不由大驚失色,以杖敲地說:“是何神也!”
……
這便是得隴望蜀的由來,隻是在後世這個成語通常被看作貶義詞,用來比喻某人貪心、不知滿足,得寸進尺。
但其實仔細分析,會發現得隴望蜀的原意可能並非如此,它不僅沒有貶義,反而帶有褒讚的意思。
從劉秀給岑彭寫的信中,可以讀出這樣幾個信息:
首先,劉秀自己必然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看到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欲建偉業,平天下,就必須拿下隴、蜀兩地。
其次,劉秀的信也是對岑彭的鞭策和鼓勵,人最怕驕傲自滿,沒有上進心,劉秀無異於告訴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誌你仍需努力”。
此外,這封信也透露出劉秀創業的艱辛,不然他不會發出“每一發兵,頭鬢為白”的感慨。
可以說,劉秀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興”大業。可見,“得隴望蜀”不是指貪心,而是指要為自己遠大的理想而奮鬥。
如今,岑彭離得到蜀地隻有一步之遙,隻要徹底攻破成都,一統天下的功業就有他輝煌的一筆。
“隻是這公孫述會不會又狗急跳牆?”
雖然已經提醒過,可劉瀚不放心,很多事情,有一就有二,一番思考後,又寫信給了劉秀,劉秀看到自然大驚失色,後悔自己忘記來洛陽的時候劉瀚說的話。
“陛下,應該不會吧?有了來歙將軍的前車之鑒,岑彭將軍應該會加強防範的。”
劉秀憂心忡忡的說道:“這個事情,不能有一點馬虎,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小心謹慎,免得公孫述又耍陰招。”
不得不說,劉秀的眼光和格局是強大的,他立即派人去通知岑彭,但還是晚了一步。
就在前線漢軍士兵都以為平蜀大業可由岑彭獨自承包之際,一個人的悄然出現,瞬間改變了這一切。
那個人叫伏廬,是公孫述大成王朝的第一刺客,來歙就是死在他手下,他刺殺來歙成功後,公孫述送了他十個美人,豪宅大院,黃金千兩……
當時,岑彭駐軍在彭亡在今四川彭山東北十裡江口鎮)。之所以叫這個怪名字,是因為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曾亡於此。
這個人就是傳說中壽活八百歲的老神仙彭祖,他老人家也不知是犯了傻驢勁,驢遊至此羽化登仙,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就將此地稱為“彭亡”。
安營紮寨完畢後,岑彭問起當地的人,“此地叫什麼名字?”
“回將軍,叫彭亡。”
“嗯?”岑彭明顯愣了一下,隨即麵露不悅,還對親將說:“本將名為岑彭,此地卻叫彭亡,怎麼聽怎麼彆扭!”
岑彭有心移營,隻是當時天色已晚,多有不便,隻能吩咐眾人,“你們小心戒備,明早立刻拔營。”
“諾!”
就在眾軍準備休息之時,突然來了一個親兵闖入岑彭的大帳內。
“將軍。”
“怎麼了?”
“將軍,一個蜀中逃亡之人,說有重要軍情回稟。”
岑彭聽說後大喜過望,“快,帶他來見我。”
立即召見來人,來之前自然搜身的,使得那人身上沒有武器。
“你說有重要情報?”
“是,將軍。”那人長得挺猥瑣的,“蜀地目前隻有……”
他直入主題,開始講情報,極正經地和岑彭講成都的事,講著講著突然暴起發難,一把搶過軍卒的武器刺向岑彭。
正在考慮如何快速攻取成都的岑彭來不及反應,竟被刺中要害,大口吐血,眼見就活不成了。
“啊!”
“將軍。”
帳下士卒亂成一團,一擁而上殺死刺客,也沒得及問清他的姓名,這都些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
岑彭歎氣說道:“天命如此,好一個彭亡。”隨即氣絕身亡。
《後漢書》有言:“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唯岑彭、馮異,建方麵之號,自函穀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
若馮、賈之不伐,岑公之義信,乃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全其慶也。昔高帝劉邦)忌柏人之名,違之以全福;征南岑彭)惡彭亡之地,留之以生災。
豈幾慮自有明惑,將期數使之然乎?讚曰:膠東賈複)鹽吏,征南岑彭)宛賊。奇鋒震敵,遠圖謀國。”
主將被刺,孤軍犯險的漢軍自然不敢再進攻成都,隻得先行撤至安全地方,等候新的命令。
洛陽,劉秀得知此事,淚流滿麵。
“朕悔不聽強兒之言!”
隨即特旨將慕名來歸的邛穀王任貴進貢的方物悉數賜給岑彭家屬,並賜諡壯侯,以表彰其千裡迂回展現出的軍事智慧和勇氣。
當時,吳漢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畢率所部三萬人溯江西上。適逢岑彭遇刺,劉秀便讓吳漢兼領其軍。
有人小聲的說道:“陛下,太子說吳漢喜好劫掠,南陽的舊事還曆曆在目,現在讓他做主帥,是否有欠妥當?”
“確實,可如今還能找誰頂替吳漢?這樣吧,朕會叮囑他不可多造殺戮的。”
不得不說,憤怒會讓人考慮欠妥,短短不到半年,公孫述就兩次成功地將光武帝劉秀精心準備的北線、東線兩條戰線的兵團主帥全部刺殺成功。
而征南大將軍岑彭也成為了雲台二十八將之中唯一在前線陣亡的將軍。
這是個人都得生氣,恨不得馬上殺了公孫述。他馬上命令還待在夷陵的大司馬吳漢火速趕往岑彭那裡接管部隊,口氣竟然帶有急迫、嚴厲。
建武十一年35年)十二月,接到光武帝劉秀命令的大司馬吳漢從夷陵出發,率領三萬生力軍溯江而上,匆匆趕往前線。
公孫述派兵進行沿途的“圍追堵截”,決心全力阻止吳漢與岑彭的部隊合兵一處。
但是,遭到怒發衝冠、決心報仇的吳漢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