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治天下難
西宮內,劉秀高坐,左邊是陰麗華,右邊是鄧禹,還有郭伋、杜詩、侯霸、韓歆、歐陽歙等一些重要大臣。
“諸位愛卿都看了吧,這是太子說的三省六部製度和科舉製度,你們以為如何?”
“這。”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吃驚。
鄧禹沉默片刻,站起來,“太子聰慧,竟然想出這樣的製度,秦代實行三公九卿製度雖然好,但丞相權力過大,威脅皇權。
甚至有的皇帝還沒有完全控製用人權力,比如前漢,很長一段時間裡,形成了世家大族把握做官權力、形成門閥實力,比如王莽所在王家,累世公卿,最終篡漢,導致天下大亂,幸虧陛下天人在世,帶領我們重開大漢……
而太子的三省六部製度,使得朝廷官僚製度得到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統治。
它還能防止宰相權力過大,抑製相權,使皇權大大加強,不會出現王莽篡漢的情況。
集思廣益,杜防某個人水平不足出現的失誤,也可以杜絕權力集中造成貪腐,以免出現個人弄權,禍害國家。
特彆是六部的出現,戶部、禮部、工部、刑部、吏部、兵部,各部職責有明確的分工,有利於政令暢通,提高了朝廷辦事的速度……”
不得不說,鄧禹打仗確實一般,不是六邊形戰士,但對於政務的處理,宏觀的把控,還有遠見都挺厲害的,甚至某些方麵超過劉秀。
他算是非常早追隨劉秀的,當年,劉秀昆陽大戰的捷報傳來,鄧禹當即敲定了自己的選擇,乾大事還是隻有跟著老大哥劉秀才靠譜,於是收起行囊、聚攏家財,前往投奔劉秀。
後來的形勢風雲突變,鄧禹還沒來得及去投奔劉秀,便聽說劉秀被任命為大司馬前往河北招撫各地方勢力了。
於是,鄧禹帶著自己的家財和隊伍馬不停蹄地往北趕,最終在鄴城追上了劉秀。
劉秀看著這個相識已久的風塵仆仆的小學弟,內心十分感動,便對鄧禹說:“我有封拜官吏的特權,伱遠道而來,難道是想做官嗎?”
鄧禹表示,“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我得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於史冊。”
然後就勢向劉秀闡述了自己的治安策:“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當時鄧禹認為,更始政權雖然定都關西,但現在山東沒有安定,赤眉、青犢之流的武裝勢力犬牙交錯,這些勢力既不會服從於更始政權。
而且更始政權自身的領導能力又有限,他們遲早是搞得天下分崩離析的攪屎棍。
劉秀雖然輔佐綠林軍登上了大寶之位,但是要想繼續安定天下,恐怕也難成大業。
還不如延攬四方英雄、取悅民心,自己單乾,以劉秀的德行和才能,大事可成。
不得不說,鄧禹見識卓絕,更始政權果然自己內鬥,見識淺薄,分崩離析。
鄧禹不光在政務方麵驚才絕豔,而且他在慧眼識人方麵也很有獨到之處。經他看中推薦的人才,像雲台將中的吳漢、賈複、陳俊等,後來都成了劉秀政權的頂梁柱,為劉秀爭霸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經過十幾年的東征西討,劉秀的江山終於安穩下來了。
劉秀再次對那些與自己的浴血奮戰的老兄弟進行了封賜,鄧禹被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於四縣。
為了體現自己對學弟鄧禹始終高看一眼,劉秀還封一送一,把鄧禹的弟弟鄧寬也封為明親侯。
“嗯,仲華說得很有道理,諸位愛卿,你們怎麼看?”
這個時候,一旁的郭伋開口了,“陛下,此事還要慎重,畢竟三公九卿製度延續了幾百年,必然有它的道理,這可關係到國家大事。”
他如今都七十多歲了,滿頭白發,身體佝僂,但眼神又力量,估計還能活十幾年。
郭伋的高祖父叫郭解,在漢武帝時期以仗義行俠而聞名。郭伋的父親郭梵,曾任蜀郡太守。
郭伋少年時便胸有大誌,漢哀帝、漢平帝時期被征召到大司空府任職,幾次升遷後擔任漁陽都尉。
王莽時期,郭伋擔任上穀大尹,後升任為並州牧。
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後,任命郭伋為雍州牧,又轉任尚書令,郭伋多次向光武帝進忠言諫諍。
這個尚書令可了不得,位低權重。
漢初,尚書令名義上是少府的屬官,實際上直接聽從於皇帝,平日侍從皇帝,職位低下,沒有定職,也沒有實權。
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皇權,同時削弱相權,漢武帝在宮牆之內設立了中朝,開始讓尚書令參與朝政,和侍中、給侍中、常侍等官員一起商議國家大事。
自此,決策機構由原來以丞相為代表的外朝,變成了以皇帝為中心的內朝。隻不過中朝創立不久,尚書令的權利還比較小。
起初,漢武帝任命宦者來擔任尚書令,稱“中書謁者令”,簡稱“中書令”。擔任“中書令”的宦者往往熟悉法令、典籍慣例、擅於上奏請示。
漢宣帝後,尚書台還可以任命地方官,考察朝廷大官。一般來說,尚書台負責任命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員,而丞相則隻能任命二百石到四百石的官員。
漢成帝時,“中書謁者令”的職權和屬官進一步擴大,改“中書謁者令”為“中謁者令”,不再選用宦者,而是由士人擔任。此時“中謁者令”的職權主要是處理宮內的日常事務……
隨著時間的流逝,它越來越重要的,像是霍光,王莽都乾過這樣的職位。
“陛下,臣認為輕易不可改,目前大漢天下初定,以穩固為主,若是製度再改變,怕又是王莽舊事,還是依照大漢舊列吧。”
說話的是韓歆,此人為南陽名士,一開始投靠更始政權,被更始劉玄任命為河內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焦作市)太守,牧守一方。
更始二年24年)秋,劉秀率領大軍在射犬今河南省沁陽縣東北)一帶擊敗農民軍之後,乘勢進入河內郡,收取各縣。
韓歆得報,直接閉門堅守,以抗劉秀。當時,岑彭被任命為穎川郡太守,但因為穎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當時被劉茂占據,不能上任,他隻好跑到河內郡來投奔韓歆。
岑彭感恩劉縯的不殺之恩,所以極力勸說韓歆歸附劉秀。可是韓歆卻拒絕了岑彭的勸說。
不久,劉秀率領軍進至懷縣,韓歆見劉秀兵強馬壯,知道大勢已去,開城投降。
然而,當劉秀得知韓曾想帶兵抵抗自己時,勃然大怒,令人將韓歆捆綁起來,按在門外鼓下,準備斬首。
幸得岑彭求情,說韓歆是南陽名士,可以為劉秀效力。劉秀才赦免韓歆,讓韓歆到鄧禹軍中做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