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長這個樣子?”
divcass=”ntentadv”“對,這是全部的了,估計是王莽的身軀煉製的,初代那個,不是黑玉麒麟。”
“你全部給我。”
“對,從今以後,我會慢慢老去,就這一世,就陪你這一世,你若是成功了,估計也不會長生了,可以嗎?”
這一刻,她的語氣,竟然帶著一絲哀求。
“值得嗎?”
阿依妹自嘲的笑了笑,“哪裡也這麼多值得,值不得,多活了100多年,已經是幸運了,但這一百多年我並不開心,最快樂的日子還是在侯府中的時候,不是活得久就快樂,一顆樹可以活百年,千年,甚至更久,可沒有人願意做一棵樹。
你不也選擇不長生嗎?你明明知道順應曆史,你能活很久,而改變極其凶險,但依舊選擇改變。”
“也許吧,過兩年,我娶你吧,明媒正娶,光明正大。”
這一刻,阿依妹的眼眶濕潤了,隻有失去才會珍惜,100多年,她活夠了,現在的她隻想待在他的身邊,走完這一生。
“好呀!”
她嫣然一笑,亦如當初。
……
兩人談論完,阿依妹還沒有走出皇宮,就被昌雪蘭帶人攔下了。
“可有什麼事情?”
昌雪蘭仔細的觀察著她,不顯老,哪怕40歲上下,看著隻有30歲附近,帶著特彆的氣質。
“若是在年輕些,倒是和太子殿下可以相配。”她心中默默的想著。
“攔住我什麼事,沒事我就走了?”
“哦。”昌雪蘭回過神來,連忙說道:“皇後娘娘聽說侯爺您的事了,讓您遠離太子,不然……不然……”
“不然怎麼?”阿依妹盯著她,走上前,昌雪蘭不停的後退,直到撞到柱子,再也退不了了。
“不然您侯爺爵位難保。”
“不保就不保唄。”阿依妹說著,轉身離開了,留下愣住的昌雪蘭。
半響後,昌雪蘭拍著自己的胸脯,一臉的後怕,“媽呀,好可怕,不愧是千軍萬馬,戰場封侯的女人。”
隨即,她回去稟報皇後了。
“她乾什麼?”得知消息的郭聖通異常憤怒,“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強兒這個年紀,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彆被她騙了,看來得早點為他娶親了。”
……
公元40年,建武16年,由於忙著該製度,推行三省六部製度,劉秀比曆史上晚一年發布了一道命令,那就是要求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土地和人口普查。
這次普查的數據主要包括三個方麵:
首先是全國開墾的耕地麵積;
其次是全國家庭的數量以及每個家庭的人口數量;
最後是每個家庭成員的具體年齡。
《後漢書》中的記載非常有限,隻提到了一句“詔下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但這個命令實際上對於當時的華夏曆史來說是一個重大事件。
儘管今天來看,一個皇帝下令統計全國人口和耕地數量似乎不算什麼大事,因為我們現在可以直接去國家統計局查詢這些數據。
然而,在劉秀下令統計之時,這個事件卻對當時的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陛下,度田一事勞民費力,恐難推行,請陛下收回詔令。”
“請陛下收回詔令。”
“請陛下收回詔令。”
百官跪拜,咄咄逼人,劉秀坐在龍椅上,如坐針氈,如芒刺背,他冷著臉,無奈說道:“此事容後再議,退朝!”
劉瀚冷眼看著百官,他都感覺到了壓力,何況是劉秀。
一下朝,
此時在椒房殿內,郭聖通還有她的母親郭主,以及他的弟弟郭況正在商量度田的事情。
郭礦率先開口說:“我前麵怎麼說的,度田的事情根本不用我們插手,光是那些豪強就足夠讓陛下頭疼的。”
一旁的郭主也開口說道:“陛下自認為國之根本在於民,殊不知國之根本在於大姓士族,皇帝這是為自己挖了一個坑,這次不要說那些權貴,就連陰家估計都不會向著他了。”
郭主說著搖搖頭,她看得很清楚,作為當年河北豪強的女主人,她對豪強的勢力有著非常清晰的了解。
皇帝與豪強士大夫共天下,可不是玩笑話。
一旁的郭聖通開口了,“可是母親,度田要是強行推遲下去,造反會很多,那陛下一定會失去一大批支持者,那陛下的皇位豈不是……”
一旁的郭況看向她,“姐姐是擔心自己的皇後位置?”
郭主安撫起來,“彆擔心,陛下和陰家失去支持者,他們以後就是強兒的支持者,我倒要看看這出好戲,皇帝該如何收場?”
一旁的郭聖通卻是搖頭,“我倒不這麼認為呀,就怕強兒一條心跟著陛下,甚至陛下利用他,率先去推行度田,到時候所有的怒火都在強兒身上了。”
“確實,這你得好好勸勸強兒啊,這件事情萬萬不可插手。”
“好,快,派人去將太子叫過來。”
而劉瀚此時下朝後又見了那阿依妹,“看來父皇這次是下了狠心了,不過估計會造成很大的動亂,一個弄不好說不定,這皇位都會不穩,看來我得做這個帶頭人了,左手拿刀,右手也拿刀,你陪我一起?”
“好!”
“殺出一個朗朗乾坤!”劉瀚想著這還隻是度田,要是來一個士族一體納糧,仿照清朝的鄉紳一體納糧,那怕是立刻天下大亂。
沒關係,亂了再打。太子何故造反?重打天下而已,論起打仗,他還沒有怕個誰。
劉秀下朝後情緒異常低落,來到了陰麗華的房間內端坐了許久,才慢慢說的:“戰爭時期,土地戶籍管理混亂,可現如今,朕不過是下令各州郡,核田地數目,戶籍人數,戶籍年齡,他們為何如此反對?”
陰麗華說道:“陛下,這些世家豪族掌管天下快近半的人口,土地,現在陛下讓人查清楚,那不是在割他們的肉嗎?他們如何能同意?這一個弄不好,就天下大亂。”
陰麗華也是世家大族出生,她非常了解豪強的恐怖。
她的先祖是曾經輔佐了齊桓公成就了一代霸業的春秋名相管仲。
陰氏家族到了第七代子孫管修的時候,從齊國遷居楚國,被封為陰大夫,以後便以“陰”氏為姓。秦末漢初,陰家舉族遷到了新野。
陰氏家族是當時南陽新野的豪門大戶。陰家所占有的土地達七百餘頃,車馬和奴仆的規模可以同當時分封的諸侯王相比。
1頃等於6.66公頃,700頃等於4662公頃。故宮占地72公頃,這一算,陰麗華家的土地相當於64個故宮。
還有依附於他們的人口,大小怕是上萬了,甚至更多,隨時可以組織上千的精壯士兵。
而且全國,像是他們這樣的豪族,多得是,像是馬氏、竇氏、耿氏、梁氏、鄧氏。
當年劉秀和他大哥起義,他姐夫鄧晨直接帶著上千人投奔,更是拿出幾千人的裝備和糧食供養他們。
由此可見,這些豪強的厲害了。
而劉秀手下的大將,好些都是豪強出身,還彆提什麼劉氏族的其他諸侯了。
“是,朕也知道,難度大,朕實施度田令的根本就是弄清全國土地人口情況,清楚這些家底後,才能了解全國糧食一共有多少,應該有多少稅收,製定符合實際的政策,保障國泰民安。
這要是不查,這些豪強家族往往會瞞報漏報土地數量和人口數量,以減少交稅。
具體有多少土地,全憑著他們說,這個少報一半,那個少報一半,這樣全國稅收可能少一大半,他們是吃飽了,那百姓呢?”
劉秀早年曾經上過太學,並且自己出身於南陽豪強家族,自然知道豪強家族瞞報漏報的原因。
他知道,豪強家族之所以瞞報漏報,就是為了少交稅。
同時,劉秀深刻地認識到,如果每個豪強家族都這麼乾,那全國的稅收,就會直接少一半!
因此,他需要采取措施來確保豪強家族不瞞報漏報,以保障國家的稅收,所以這度田他是必須要推行下去的。
“無論陛下怎麼做,臣妾都支持你。”陰麗華說著,上前拉著他的手。
“有妻麗華,亦複何求?”劉秀看著她,兩人四目相對,一切在不言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