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天下皆反
青州,北海國國都營陵。
一個人慌慌張張的跑向董宣的府邸,他如今是北海國的相國,因為公孫家的事情,被斥責了,但沒有撤銷他相國的職位。
“相國,公孫家反了,已經先後攻占平壽、柳泉、益縣、壽光,目前正在帶兵向著咱們北海國都營陵進發,據說聚集了十幾萬大軍。”
“慌什麼?哪裡來的十萬大軍?不過是誇大其詞罷了,為何平壽、柳泉、益縣、壽光四個縣城被攻破,你們現在才得到消息?”
“相公,他們切斷驛站,所以消息傳不過來,而且四縣淪陷僅僅用了四天。”
“四天,夠快得的呀。”董宣皺著眉頭,他有想過公孫家會反,但沒有想回來得這麼快。
“那相國,現在怎麼辦?”
“叫上劉德厚大人,一起去見大王。”
劉德厚是北海國中尉統領,負責統領王國之兵。
當然,過些年劉秀會為加強中央集權,罷郡國都尉,後又下詔罷地方兵。從此,遇有戰爭,常派京師兵出征,或根據需要臨時從州郡招募或徵發。
但現在,天下才一統沒有多久,他還沒有罷免。
沒有多久,董宣就來到的王宮中,這王宮並不大,南北長361米,東西寬253米,隻有但也算不錯了。
北海王的王目前是劉興,劉興本為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哥齊武王劉演的次子。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劉興因父蔭被光武帝封為魯王,以奉光武帝的二哥劉仲之嗣,後改封北海王。
如今的他20多歲,看著董宣到來,連忙拉住他說,“相國,現在該怎麼辦?如今公孫家來勢洶洶,連下四縣,又衝著咱們營陵來,城中兵馬隻有兩千,如何是好?”
劉德厚憂心忡忡的說著,“是呀,而且這些兵馬大多沒有經過太多操練,一打仗,怕是弄不好一哄而散呀。”
董宣不急不緩的說道:“陛下的聖旨中已經預料了,如今,一方麵派人向平原郡、東萊郡、濟南郡、樂安郡、齊國求援。
另一方麵派人去平望、饒國、都昌、密鄉、平城、斟縣、淳於、膠陽這些縣城,讓他們固守,等待朝廷大軍。
還有,我已經派人去通知陛下,相信朝廷大軍不日就來。
最後,收攏全城物資,加強戒備,訓練軍士,同時加強對趙家,李家這兩家豪強的監管,防止他們和公孫家裡應外合……”
不得不說,董宣的能力是不錯的。
“諾!”劉德厚領命。
“既然相國有了打算,那寡人就放心了。”聽了董宣的布置,劉興微微放鬆。
“那大王,您不比太擔心,我還忙著,就先告辭了。”
“相國辛苦了。”
夜晚,在油燈下,董宣皺眉,看著前麵的地圖,然後俯身寫奏章。
“老爺,已經子時,應該歇息了,再說了,給朝廷求援的消息不是已經發出去了嗎?”
董宣的夫人端著茶水進來了。
董宣拉著夫人的手,歎氣說道:“夫人,你是不懂,若隻是公孫家,我自然不擔心,用不了半月,他們必亡,可他們隻是馬前卒。
陛下度田令一下,便是得罪天下所有豪強了,他們怎麼會容忍?局勢弄不好就會頃刻之間崩壞呀。”
董宣的夫人一驚,“不會吧,他們這麼大膽,造反是要殺頭的?”
“哼,還有他們不敢做的?罷了,隻是希望局勢不會崩壞到這個程度吧。”董宣看向窗外,夜色悠然,卻又漆黑如墨。
……
事情果然向著最壞的地方過去了,怕什麼來什麼。
“陛下,青州北海國公孫家反了,攻占平壽,柳泉,益縣,壽光,圍困北海國度營陵。”
東漢時期,全國劃分為十三州,州是漢代監察區名,又稱部,按照劉秀建基的順序。
這十三州分彆是:幽州,冀州,並州,兗州,司州司隸校尉部),豫州,徐州,荊州,青州,揚州,涼州先設雍州,後改涼州),益州,交州。
北海國的消息傳來沒有多久,劉秀正準備派兵去平亂,軍隊都提前準備好,隨時可以開拔。
然而,沒有多久。
“陛下,徐州廣陵郡納蘭家也反了,攻下高郵、平安、東陽三縣。”
“陛下,兗州陳留郡有盜賊作亂,先後攻破成安,寧陵,雍丘,酸棗,東昏,襄邑,聚集數萬人,四處流竄。”
“陛下,幽州漁陽郡,彭寵曾經的部下孫高達起兵,說是為了彭寵報仇,已經殺了郡守田颯,攻破漁陽、狐奴、路、雍奴、泉州、平穀、安樂幾縣。”
……
隨著一個個彙報,天下十三州,除了寥寥無幾的幾州外,基本都有反賊,而且聲勢浩大。
劉秀的臉色有些發白,身體一度顫抖,站起來的時候,眼前發昏,劉瀚眼疾手快,連忙上前去扶起他。
“父皇,小心身體,交給兒臣,大漢江山還在,即使天下都亂了,大不了,再從頭,收拾舊山河罷了。”
劉秀回過神,目光灼灼的看向劉瀚,“是呀,不過是重新來罷了。”
他劉秀缺少從新來過的勇氣嗎?
答案隻有四個字,從來不缺。
彆人都說劉秀是位麵之子,說他運氣多麼多麼逆天,但卻沒有想象過他所麵對的困難和痛苦。
確實,劉秀的運氣在曆代帝王中都是非常好的,但能在能開國的皇帝,有哪個運氣不算好的?
就說漢高祖劉邦,出去蹭吃蹭喝,還賺了個老婆回來,那人就是呂雉。
據說是有一次縣令大擺宴席招待好友,劉邦本來隻想到縣令家蹭吃蹭喝,偏偏就被喜歡給人看相的呂公看中要把女兒嫁給他。
當時的劉邦已經35出頭,比呂雉大整整15歲,妥妥的老牛吃嫩草,而且還是被人硬塞的那種。
呂公回到家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他老婆,他老婆劈頭蓋臉就把呂公臭罵一頓,“我看你就是腦子進水了,起初伱總想讓女兒出人頭地,把她許配給貴人。
縣令跟你那麼好,都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今天你為什麼隨隨便便就把她許給劉邦了呢?”
呂公說,“這不是你們女人家所能理解的。”
儘管呂公老婆再怎麼不願意,但呂公還是一家之主,不久後還是把女兒嫁給了劉邦。
史記對這一段也是有描寫的: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