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蒼蠅老虎一起拍
劉秀派出手下的大將四處平叛亂,捷報頻傳,也讓天下豪強看到了他的決心,大家都稍稍收斂了,不敢公開造反。
出動軍隊畢竟是要錢的,後世老話說得好,槍炮一響,黃金萬兩,劉秀無奈看著大家老實,隻能把軍隊戰士召回來了,然後繼續下令度田。
可這些豪強看著老實,一旦劉秀收起獠牙,他們也就露出了自己的鷹爪,開始收買地方的官吏了。
“恭喜歐陽大人高升,如今是大司徒,戶部尚書了,主管全國財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這是歐陽歙的府邸,說話的是汝南最大的豪強東方家的家主東方鵬翼。
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省高青縣)人。為人廉恭禮讓,更重要的是他是“伏生尚書”的嫡係傳人、一代儒學大家。
“伏生尚書”是儒學的一個重要學派,到歐陽歙這一代時已整整傳了十一世,歐陽家族連續八世都是“尚書博士”。
漢代的博士含金量可不是現在的博士可以相比的,那個時候的博士是皇帝的參謀,可以決定國家大事,甚至超過後世的院士了,就連劉秀自己也是這個學派的弟子。
王莽時任長社縣宰,後投更始帝劉玄,任原武縣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鄱陽侯,出任汝南太守,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
建武十五年春正月辛醜,大司徒韓歆免職,自殺,以汝南太守歐陽歙為大司徒,兼任六部之一的戶部尚書,主管國家財賦收入機構,身居高位。
如今的歐陽歙50歲上下,胡子花白,看著正氣,其實不然,學術有時候和人品不一定直接相聯。
他一臉的憂國憂民,歎氣說道:“唉…………你隻看到老夫一路高升,不知道老夫的擔子之重。
如今陛下要度田,簡直是取亂之道,各地叛亂不斷,老夫也是憂心忡忡呀,何時才能將陛下搬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東方鵬翼很認同的說著,“就是呀,大人辛苦,陛下得這天下,不是還靠著我們嗎?”
隨即,他進入正題,“這是平輿、陽安、陽城的地契,都是上好的田地,有500傾。”
他說著,把竹簡遞給了歐陽歙,這就是地契了,上麵有紅色的手印,有簽字,雖然紙張已經普及和運用了,但他們的地契是多年前的。
在代沒造紙術,隻有用竹片書寫,他們將這個技術發揮道極致了,竹簡經過桐油過3次刷漆,乾後,在乾燥的環境下甚至可以保存2000年。
歐陽歙拒絕起來,“這怎麼能行,這可是賄賂呀。”
“這是對您的一點心意,我們東方家仰慕大人的才華,資助您進行教化天下,您的家傳學說伏生尚書應當傳天下。”
“這倒是,那我就收下了。”
“那安成、南頓、朗陵的地?”
“哪裡有你們家的地嗎?”
“沒有!”東方鵬翼搖頭,一臉的認真。
歐陽歙盯著他,“當真沒有?”
東方鵬翼略微沉默,“這個……大人說有就有,大人說沒有就沒有,也可能大人有。”
“那估計確實沒有。”兩人相視一笑,一切在不言中。
汝南可是天下大郡,郡領三十七縣。
自從土地私有製的出現,就意味著土地兼並有苗頭了,而西漢末年的土地兼並尤為嚴重。
其實土地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私有製的,它是一直在變化的,王朝的覆滅和興起都伴隨著土地製度的變化。
夏商時期土地製是以氏族為單位的土地公有製,那個時候農業往往采取集體勞作的方法,因為當時的科技水平極其的差,大家種地用的都還是石頭,把它磨得極其尖銳。
武王克商以後,采用“分封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
分封地的主權和產權是周王的,諸侯隻有財權和治權。全國的土地與臣民,名義上都屬周王所有,即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當時的土地製度為井田製,所謂井田,就是將土地縱橫兩道大致分為九塊,中心一塊為公田,其餘八塊為私田,公田的收入所得要全部上繳領主,私田的一部分收入也要上繳。
看似有私有,其實也是國有製,這些土地的收入雖然是一部分歸領主一部分歸耕者,但歸根結底這些土地並不是地方領主所有的。
有“田裡不鬻”的規矩,土地是不能買賣的,因為他們的主人是周天子,地方諸侯和耕種者,隻是享有使用權而已。
但這樣必然造成耕作者或者說農民的積極性很差,反正不是自己的,也不用出那麼大的力。
而伴隨著鐵器和青銅器的出現,就有了剩餘的勞動,為了將這些勞動力更好的利用,井田製就麵臨了奔潰。
這是曆史的進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讓或交換土地,漸漸將土地變為私有財產。
同時,隨著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私田的數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現,對以井田製為基礎的土地公有製,起到腐蝕和衝擊的作用。
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地而衰征”指根據土地多少和田質好壞征收賦稅,魯國的“初稅畝”實行按畝收稅,它們不再區分公田、私田,都促使土地由國有製向私有製轉化。
戰國時秦國的商鞅變法,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除井田製,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
秦朝開始實行土地私有製,按畝納稅;當時土地兼並嚴重,農民承擔的徭役繁重、賦稅沉重。
西漢實行編戶製度,正式編入政府戶籍的百姓編戶齊民)依據資產多少承擔賦稅、徭役、兵役;
漢朝存在三種土地所有製形式:封建國家土地所有製,地主土地所有製,自耕農土地所有製。
然後土地越來越嚴,直到西漢的崩潰,而一個叫王莽的人,準備土地歸國有,回歸到公有製度,但生產力完全不對等,加上豪強反抗太嚴重,所以必然麵臨著崩潰。
曆史上劉秀上台後很想解決這個問題,但並沒有完全解決,因為劉秀本身就是靠著豪強地主階級而爭得天下,所以到了東漢末年,土地兼並繼續越來越嚴,以至於農民活不下去了。
隨著張角的一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浩浩蕩蕩,名傳青史的黃巾起義開始了。
張角的黃巾起義和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以及後來的黃巢起義,甚至後世的許多農民起義都有著非常本質的不同。
陳勝、吳廣的起義是因為活不下去了,再加上陳勝本身有野心,他早年就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黃巢的起義是基於一種對黑暗社會的報複心裡,他是一個殺到豪強和皇族害怕的人,一路殺殺殺,真正體現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儘帶黃金甲!”
後世的許多農民起義也大多是活不下去。
而張角是與眾不同的,他不是活不下去,想想看,連當時漢靈帝劉宏的貼身內侍都有他的信徒,全國上下有幾十萬人都相信他,崇拜他。
他要錢有錢,要地有地,要人有人,如果說當時的漢靈帝是大漢的天子,那他是民間的天,他在民間的威望是超過任何人的。
而他起義之後,沒有稱帝,沒有子嗣,三兄弟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