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東漢的輪回 (東漢幼兒園)_大漢永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漢永存 > 第294章 東漢的輪回 (東漢幼兒園)

第294章 東漢的輪回 (東漢幼兒園)(1 / 2)

第294章東漢的輪回東漢幼兒園)

勒石燕然,竇憲把被匈奴徹底打趴下了。

然而另一個更為強大的敵人正在悄悄崛起,在北匈奴土崩瓦解之時,迅速席卷了蒙古高原,成為接下來的草原霸主。

那便是鮮卑,但不光是鮮卑,對於此時的東漢王朝來講,更要命的邊患問題出現了,那便是羌亂。

羌人又稱為西戎,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共有150個部落,在商周時便已出現在我國曆史上。

到了漢代,羌人的分布範圍大致如下:以西海郡(今青海)為中心,東到扶風(陝西西部),南至蜀郡、廣漢郡(四川西北),西北鄰接西域,北達隴西、天水(今甘肅一帶)。

到東漢時,由於朝廷將羌人徙置於天水、隴西、扶風一帶,與漢人雜居;東漢地方官吏及豪強對羌人加重剝削和搜刮,肆意虐待他們,激起羌人的憤滿。

因此,羌人不斷起兵反抗,爆發大規模戰爭。

第一次反叛是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夏,漢朝廷強迫金城、隴西和漢陽三郡的羌人隨征西域,被征羌人因“懼遠屯不還“,在行至酒泉時相繼逃散。

漢發令各郡縣截擊逃散的羌人,“或覆其廬落”,羌族部落被迫反抗。漢羌間第一次大規模戰爭爆發。

結果不言而喻,朝廷大敗。

羌人勢力日益強大,繼續攻漢。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春,諸羌攻打三輔,漢派騎都尉任仁督諸郡屯兵前往解決。多次戰鬥均處不利。

第二年春,羌人又反複進攻褒中(陝西勉縣東南),漢中太守鄭勤急於反擊,率兵大戰羌人,結果大敗,3000人被殲,自己也戰死沙場。

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羌人又不斷進攻漢地,攻入河東(山西部分地區)、河內(河南部分地區)。

漢軍無力製勝於羌,不得不采取消極防禦辦法,在趙、魏以及常山、中山(河北部分地區)大建塢堡作為屏障,先後“繕作塢候616所”,屯兵20餘萬。

發展到後麵,朝廷為了平亂,隻能再次選擇全麵放棄西域。直到20年後,班超的兒子班勇又玩了一次橫掃西域,才再次把西域收回,一直維持到東漢末年。

羌人內附的問題,在劉秀統一之前就已經出現,畢竟隨著氣候變冷,青藏高原凍得受不了,所以越來越多的羌人跑到涼州甚至關中地區。

詳細來看,羌亂大致有三方麵原因,第一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羌人湧入,土地和資源不夠分。

第二是漢朝的官吏豪族沒把人家當人,各種勞役,各種剝削。

第三是西北地區的自然災害,這些沒錢沒地位的羌人根本就無法抵抗。

歸根結底就是羌人沒法活了,隻能反了。

第一次羌亂了,從青藏高原波及到華北平原,用了12年才平掉,從公元107年開始,直到118年才結束,國庫被掏空,死亡百姓不計其數。

第二次羌亂,用了五年平定,從公元140年開始到公元145年,說明有經驗了,但同時發財的經驗也有了。

涼州的豪族在利益的驅使下,會聯合羌人對抗國家,而國家撥的巨額平叛資金卻源源不斷地裝進了某些官員和將軍的口袋裡,而且形成了直接到頂的利益鏈,上麵有人,我光明正大的貪汙都沒事兒。

上麵知道我貪汙,下麵知道我貪汙,同行和我一起貪汙,黑,真他媽的黑!

將領們都在忙著搞銀子,部隊一片混亂,所以平亂的周期拉長了,士兵的傷亡加大了。

東漢的羌亂已經不是單純的漢羌矛盾了,而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形成了一個讓國家不斷衰弱,讓百姓不停遭殃的惡性循環,他們在吸血,這些國家的‘頂梁柱’們已經成了一堆蠶食國家的蛀蟲和吸血鬼。

所以,羌亂怎麼能平定?

朝廷倒是找到了應對方式,用涼州本地人對付羌人,給他們職位,給他們權力,鼎鼎大名的涼州三明都是當地人,他們便是皇甫規、張奐與段熲。

可以說,羌亂幾乎貫穿東漢王朝。國家對羌耗費千億錢,卻無法完全平定涼州,最後隻能靠大量發行銅錢來解決財政問題,引起後續一係列問題,最終使國家越來越虛弱。

此時的羌亂,有點像是明末的遼東,隻能拿錢砸,但國家越來越窮。

涼州將領涼州兵,管涼州人,很容易形成當地利益集團,隻要軍隊統帥能力強,是完全能夠一呼百應的。

萬一鬨事兒,你國家還管得了嗎?

你可以在平亂後解除涼州三明的兵權,但如果遇上臭不要臉的,你該怎麼辦?

董卓就說了,我底下這幫人揪住不讓我走啊,我一走,他們指定鬨事,伱朝廷有辦法嗎?並沒有。

鮮卑在北邊進行轟炸,南匈奴接連反叛,還有遍地都是頭上裹著黃巾的教徒在叛亂,涼州你還真不敢輕易管。

這就是東漢崩塌的外部因素,但和內部因素比起來,是真的一點都不可怕。

東漢的內部已經腐爛到無法挽救的地步,而這一切還得從東漢一個神奇的現象說起,那便是皇帝短命。

劉秀和劉協,一位是東漢帝國的開創者,一位是漢末亂世的見證者。然而,這兩人無論是在位時間還是壽命,在東漢14位皇帝中都是絕對的第一梯隊。

中間但凡有幾個皇帝的壽命有他們那麼長,東漢的壽命估計奔著300年去了,而不是隻有195年。

其餘的皇帝們,除了劉莊活到了47,剩下的11位,能過30,都算非常長壽。

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享年六十三歲,諡號光武,在位32年,廟號世祖,安葬於原陵。

漢明帝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享年四十八歲,在位十八年。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葬於顯節陵。

漢章帝劉炟56年—88年4月9日),在位13年,活了三十三歲,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安葬於敬陵。

漢和帝劉肇79年-106年2月13日),在位十八年,終年二十七歲。諡號孝和皇帝,廟號穆宗後除),葬於慎陵。

漢殤帝劉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東漢第五位皇帝,漢和帝劉肇少子,享年兩歲,在位八個月,諡號為殤,史稱孝殤皇帝,葬於康陵。

這就離大譜了,還沒有斷奶吧!

漢安劉祜94年-125年4月30日),在位十九年,在位享年三十二歲,葬於恭陵,諡號孝安皇帝。

少帝劉懿,漢章帝劉炟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隻有十歲左右,當了一個月皇帝,涼涼了。

漢順帝劉保(115年—144年9月20日),算長壽,活了三十歲左右。

漢衝帝劉炳143年-145年2月15日),活了三歲,幼兒園沒有畢業!

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也就活了八歲,勉強上二年級了。

漢桓帝劉誌(132年-168年1月25日),這個活得久,快36了都,厲害呀。

漢靈帝劉宏(157年—189年5月13日),也活了三十歲左右,相當不錯!

劉辯(173年10月14日-190年3月6日),活了十七歲,當了一年皇帝,被董卓弄下台,還給毒死了。

最後,便是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算是長命的,但一生都在妥協,是傀儡。

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在大一統王朝中可以說是最低的,沒有之一,生卒年份可考的13位帝王,平均壽命僅26.71歲前少帝劉懿出生年份不可考)。

不僅遠低於之前西漢的37.67歲,而且也是曆代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個低於30歲的。

這還隻是他們的壽命,他們的登基年紀那更小了,小得沒法看了。

皇帝短命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在當代,還有下一代,因為即便你活到30歲,你的孩子也不可能成年。

而皇帝們的普遍短命,讓東漢王朝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從第四位皇帝開始,清一色的未成年,有的甚至沒斷奶,長達130多年。

小孩不懂事兒,這權力得有人把控吧?這國家得有人治理吧?誰來呢?

當然是當媽的來。

誰來輔助呢?

肯定是舅舅姨母外公之類的親戚嘛,也就是外戚。

不過小皇帝他總會長大,這權力就得拿回來了吧,回不來。

外戚不願意撒手,因為權力會上癮,有時候,他比世間任何毒藥都厲害。

既然不給,就隻能搶。

可皇帝單槍匹馬也沒法搶,所以得有團隊。

找誰呢?肯定要找信得過的人呀?

沒有誰會找不信任的人來乾這些事情,而毫無疑問,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宦官無疑是首選,他們沒有根,不可能篡位,隻能依靠皇帝。

所以皇帝和宦官組隊乾掉外戚,這權力就回來了。此時的宦官有了第二個身份,功臣,他們有權了。

然而,皇帝的短命必然會出現新的外戚,小皇帝也會再次長大,雙方也會再次火拚,所以東漢王朝陷入了無儘的輪回。

外戚和宦官之間長期亂政長達百年,而無論是他們誰來代行皇權,都是隻手遮天,因為東漢的皇權無法製衡。

當年劉秀為了鞏固皇權,先是清退功臣集團,采用文官治國,軍權牢牢把住了,然後將領尚書事這個頭銜去了,設了尚書台,由皇帝親自管理,政權牢牢把住了。

而且還把三公的部分權力分到了上書台。

這一下,皇帝不僅全權掌控內朝,連外朝的事兒都要管,皇權穩如泰山。

但皇帝一下管理這麼多事兒,需要能力呀,東漢的未成年皇帝有能力嗎?

也許有,也許沒有!

不知道,因為能力還沒發揮,人就沒了。

於是,這麼大的權力就落在了外戚手裡,外戚能搞得定嗎?

能,東漢外戚和西漢外戚可不一樣,那都是有頭有臉的世家大族,曾經的開國功臣,但凡掌權人家家族團隊立馬就過來了。

除了皇帝短命,外戚的乾政也是促成這個輪回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有的時候明明能立個年紀大的皇帝,但他們為了能長久掌權,外戚偏偏要立小的。

於是就促成了連續11位皇帝繼位的時候,都是未成年的神奇現象。


最新小说: 超弦星空 星辰為引:靈魂歸渡 校園文惡女覺醒後成萬人迷 詭秘之主:刺客歧途 惡雌裝乖,星際大佬們狂開修羅場 誘者臣服 【殺人遊戲】我想活下去 災變獵人:我有一個經驗值係統 從007開始做西裝暴徒 玄幻:夭壽了!我怎麼就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