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看劉備好說話,蘇雙還想在掙紮一下,“不是我們不想給,隻是我們也沒有錢財了。”
divcass=”ntentadv”“大哥,這些商人鬼精鬼精的,這販馬如此暴利,怎麼會沒有錢,等俺砍了他們自己去馬車上搜。”
張飛說著,就要動手,劉備連忙去拉。
張世平看著張飛充滿殺氣的眼神,連忙說道:“壯士且慢,為了天下,我願意資助你們50匹馬,500金,1000斤鐵。”
蘇雙看張世平投降了,也隻能無奈的說道:“我願意資助你們10匹馬,500金。”
張飛哈哈大笑,“哈哈,你們早這樣說就好,俺老張就說你們不差錢吧。”
劉備一臉的真誠,“如此,拜謝兩位兄長了。”
這一下,劉備又得到了一大筆錢,遠遠高於張飛的家產。
最終,劉備有了第一桶金,其中有張飛的家產,更多的是不乾淨的‘保護費’,大佬的原始資金大多是帶血的。
由於《三國演義》的原因,大多人以為劉備的第一桶金主要是張飛資助,其實不然。
《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記載:“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在《三國誌》這本正史中,劉備的第一桶金和張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給了他錢財招兵買馬的是張世平、蘇雙等商人。
對於這段描述,蜀漢遺臣陳壽選擇了一筆帶過,而張蘇二人在此後就好像人間蒸發一般,和自己資助的種子選手再無任何交集。
可能連陳壽與後來的羅貫中對此都產生了懷疑,因為這完全不符合常理。
商人曆來無利不起早,比如早年的呂不韋就乾了一筆非常好的投資,那回報高得在整個人類曆史上都數得上號的。
當年,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異人後大喜,說:“異人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
這便是成語“奇貨可居”的出處了。
呂不韋於是歸家與父親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
呂不韋又問:“販賣珠玉,或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
呂不韋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無數。”
呂不韋說:“如今努力耕田勞作,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擁君建國則可澤被後世。我決定去做這筆買賣。”
隨後,呂不韋資助異人,幫他坐上秦國的王位,自己也成為了秦國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呀。
所以,中山大商張世平和蘇雙他們如果真在劉備還是一介布衣時就展開了天使投資,那張蘇二人應該在劉備發跡後前來投靠收取回報才對,就算不幸身故,也會囑咐他後人前來才對。
但後麵幾乎沒有他們的記載,像是後麵舉家資助劉備的糜家,好些人可是都當了蜀漢的朝廷重臣呀,在蜀漢舉足輕重。
而且他們為什麼偏偏資助劉備這個白衣,可以找一個更厲害的些呀,當著是劉備開掛了,彆人看他奇異,直接送錢,送馬?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劉備勒索了他們,能保住命就不錯了,還想要回報?
而且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遇的時候,劉備並沒有窮得買草鞋。
少年的時候劉備確實挺辛苦,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
但到了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
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此舉招致劉元起妻子的不滿,劉元起說:“我們宗族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是個平常人。”
公孫瓚與劉備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
後來,劉備回到老家,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
大家看他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很是驚訝。
當然,這是誇張了些,但劉備的外貌定然有些異於常人。
他不愛說話,可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
所以,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他相當於涿縣的帶頭大哥。
放到後世也點像是地痞流氓的老大,或者幫派的龍頭。
這一年,伴隨這黃巾起義,劉備開始起家了。
話說另一邊,朝廷皇甫嵩、朱儁率領精兵四萬,一同討伐潁川郡今河南省許昌市等地)的黃巾軍。
皇甫嵩和朱儁各率一支軍隊,準備“兩路夾擊”大破黃巾軍、一舉扭轉之前的頹勢,好起到對全國戰場鼓舞鬥誌、樹立信心的表率作用。
但是,此時人多勢眾、連戰連捷的黃巾軍勢頭正猛、鬥誌旺盛、戰鬥力爆棚、誰都不服。
求戰心切的朱儁首先與黃巾軍將領波才正麵交戰,結果被擊敗。
“撤軍長社!”
看到在正麵戰場短時間內很難一舉消滅敵人的朱儁當機立斷,馬上率領軍隊進駐長社今河南長葛縣東北)縣城。
“將軍,我願為先鋒,在戰一場,我軍隻是一時失利。”
說話的是孫堅,此時的他29歲上下,相貌堂堂、身材健碩、眼神犀利。
孫堅出生孫氏,世代在吳地做官,他曆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同他往來的人,常常達到數百。
這裡有鄉裡耆舊名人,也有任俠好事的少年,孫堅對他們,像對待子弟親友一樣。接待撫養,儘心儘力。
朱儁知道孫堅的名望,便奏請孫堅擔任佐軍司馬。
孫堅把他的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壽春縣,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
此後,孫堅便率領這一千多士兵,隨朱儁南征北戰。
西晉陳壽《三國誌·孫破虜討逆傳》就記載了:
“三月甲子,三十六方一旦俱發,天下響應,燔燒郡縣,殺害長吏。
漢遣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儁將兵討擊之。儁表請孫)堅為佐軍司馬,鄉裡少年隨在下邳者皆願從。”
孫堅作戰悍猛,常置生死於度外,很受朱儁的賞識。
朱儁拉了拉胡子,一臉沉穩的說道:“文台,勝敗是兵家常事,這隻是小敗,不可爭一時長短。
如今敵人士氣正勝,軍隊數量是我們的好幾倍,拚儘全力一戰,我軍或許可以勝利,但若是慘勝,便沒有必要的。
此時應該采取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方法,不跟人多勢眾、戰力超強的黃巾軍硬碰硬正麵較量。
先固守堅城,消耗黃巾軍的銳氣,等皇甫將軍的援軍到來,再尋找機會一劍封喉,爭取最小的損失剿滅波才黃巾……”
“還是將軍睿智,屬下懂了。”孫堅聽了,連連點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