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江東與遼東
“殺!”
“衝啊!”
張寶親自帶兵衝擊,由於是夜襲,董卓大軍根本沒有做好準備,一開始便陷入混亂。
“各軍待在營地內,不可妄動,華雄,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牛輔,李肅,你們快去阻止軍隊防禦!”
“點亮火把,照耀大纛,向著本將軍靠攏!”
“諾!”
經曆了最初的慌張,在董卓的指揮下,漢軍開始依托他為中心建立起穩固的防禦。
當然,他這麼做也是有風險的。
“向著敵人的大纛衝鋒,活捉董卓!”
張寶看見他的大纛在火光下閃耀,立刻命令黃巾軍向著那裡衝鋒。
“將軍,要不我護著你離開?”華雄看向董卓。
“咻!”
遠遠的,董卓彎弓搭箭,箭如飛星,直接射倒了一個在衝鋒的黃巾士兵。
“跑什麼跑?我什麼場麵沒有見過?小小的黃巾賊寇能嚇到我?”
“給我殺!”
“諾!”
華雄拿著長刀,披著鎧甲,衝殺過去,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牛輔緊隨其後。
“噗嗤!”李傕長槍將一個黃巾小頭目高高挑起,摔落的身子都砸到幾個黃巾士兵。
“啊!”樊稠長刀將半個黃巾士兵的頭都砍下來了,鮮血噴湧,灑滿他全身,使得他看著像是地獄歸來的魔鬼。
董卓倒是沒有親自上場,隻是彎弓搭箭,但準頭非常不錯,一箭一個,要不是天太黑,那他堪比後世的狙擊槍。
而且他手下的大將武力都不算差。
反觀黃巾這邊,拿得出手的人基本沒有多少。
一時間,董卓身邊的人越聚越多,黃巾軍根本打不過來,兩邊僵持住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董卓的軍隊甚至開始反攻。
“將軍,朝廷軍隊太強了,援軍何時到?”幾個黃巾頭目看向張寶。
張寶大罵起來,“都是飯桶,我們是夜襲,占據優勢,竟然還打不過?”
“繼續進攻,援軍會來的。”
……
城西,
“太守,黃巾賊寇出城夜襲中郎將大營,咱們要過去支援嗎?”幾個校尉和司馬看向巨鹿太守郭典。
郭典好想笑,董卓呀董卓,想不到你也有今天,他忍住了,人家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無論多麼好笑都不能笑。
“支援什麼?董將軍勇猛善戰,需要我們支援嗎?”
“董將軍畢竟主管冀州防務,又是中郎將。”
中郎將是秦朝設置的官職,一直沿用,至西漢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將以統領皇帝的侍衛,屬光祿勳。
而在東漢時期,中郎將則主要負責擔任皇帝的軍事參謀和軍隊指揮官。
這一次派兵出征的朱儁、皇甫嵩、盧植都被授予中郎將,可見這個官職的厲害。
郭典猶豫了一下,“確實,這樣吧,黃巾出城偷襲董將軍,那城內必然防備鬆懈,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立刻攻城,傳我命令,全軍攻城,一定要拿下下曲陽。”
於是,郭太守開始讓大軍攻城了。
……
城東,
“殺呀!”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伴隨著一聲聲嘶吼,好幾萬黃巾軍從董卓的背後殺來。
“將軍,有大量的黃巾軍從我們背麵殺過來!”
董卓此時非常憤怒,吼叫著,“哪兒來的黃巾賊寇,怎麼還會有黃巾賊寇?”
隻是片刻,他反應過來了,“莫非廣宗的,早知道就應該先攻滅廣宗,我以為張角一死,他們就掀不起大浪來,沒有想到呀。”
“將軍,我們現在怎麼辦?”
“張濟,牛輔,李肅!”
“在!”
“伱們留下,我給你們留下2000人,你們負責斷後。”
“諾!”
董卓非常果斷,原本麵對城內的黃巾軍,他還有勝算,但是背後又殺來,那便是腹背受敵了。
所以他立刻準備撤退,留下一些人斷後。
“全軍撤退!”
“駕!”
伴隨著董卓下令撤退,張寶這便自然開心無比。
“殺!”
“活捉董卓!”
可惜,董卓的大多是騎兵,他還留下人斷後了,自然捉不到。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7月4日,張寶夜襲董卓軍營,張梁從後麵夾擊,董卓軍隊大敗,傷亡3000。
漢靈帝大怒,連忙讓皇甫嵩來支援。
在原本的曆史上,董卓也敗了,隻是敗得沒有這一次那麼厲害。
《後漢書·董卓傳》中這麼寫:“中平元年,拜東中郎將,持節,代盧植擊黃巾於下曲陽,軍敗抵罪。”
而且,在《三國演義》還出現了劉關張三人就董卓的事情。
後世許多人對此不禁扼腕痛惜,如果能早點讓董卓老賊到閻王爺那兒報道,豈不能免去了後來的火燒洛陽、百姓生靈塗炭之苦。
可曆史上並沒有劉備救董卓這回事,羅貫中老先生杜撰這一橋段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三國演義》首回提到董卓被張角擊敗,正危急間,劉關張三兄弟率軍趕到,救下董卓。
原文如下:
且看,關、張縱馬上高岡望之,見漢軍大敗,後麵漫山塞野,黃巾蓋地而來,旗上大書“天公將軍”。
玄德曰:“此張角也!可速戰!”三人飛馬引軍而出。
張角正殺敗董卓,乘勢赴來,忽遇三人衝殺,角軍大亂,敗走五十餘裡。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問三人現居何職。
玄德曰:“白身。”卓甚輕之,不為禮。
玄德出,張飛大怒曰:“我等親赴血戰,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若不殺之,難消我氣!”
玄德與關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豈可擅殺?”
飛曰:“若不殺這廝,反要在他部下聽令,其實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彆處去也!”
divcass=”ntentadv”玄德曰:“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彆處去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