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即位後,卑身厚幣招納賢士,師事郭隗,士人爭相趨燕。外用蘇秦,內用樂毅,經過長期休養生息,國家殷富,士卒效命。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遣樂毅率軍聯合三晉及秦楚之師攻齊,大破齊軍,占領齊城邑七十餘座,齊湣王敗死,自此,燕國進入鼎盛時期。
樂毅,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其先祖樂羊為魏文侯魏斯,魏國開國君主)手下的將領。
divcass=”ntentadv”他的先祖樂羊曾率兵攻取中山參見魏滅中山之戰),因功被封在靈壽,樂羊死後,葬於靈壽,從此樂氏子孫便世代定居在這裡。
中山複國後,又被趙武靈王所滅參見趙攻中山之戰),樂毅也就成了趙國人。
樂毅在趙國得不到重用,就離開趙國來到魏國,然後是燕國。
求賢若渴的燕昭王自然重用他,他也知恩圖報,積極的協助燕昭王對燕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幫助燕昭王為燕國製定起嚴格縝密的法律,讓燕國的各項事業逐步走向正軌。
他讓燕昭王的用才之道日益完備,用嚴厲的官員審核製度淘汰昏庸無能及屍位素餐之輩。
他督促燕昭王拋棄用人唯親和以地位取人的陳規陋習,為燕國締造起清明的政治,除此之外,他還不忘用豐厚的獎勵來強化民眾的向心力,讓燕昭王成功的在下層民眾間樹立起威信。
總之,在樂毅的努力下,燕國因戰亂而廢弛的綱紀倫常、法律製度都一一恢複。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的猜忌,無奈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蘇秦,這就不用多說了,縱橫家的代表,他為保護燕國,打擊齊國,特奉燕昭王命入齊,從事反間活動,使齊疲於對外戰爭,以便攻齊複仇。
後燕將樂毅聯合5國大舉攻齊,蘇秦的反間活動暴露,已被任為齊相的蘇秦遭到齊國大臣的痛恨,被車裂而死,葬於嵩山鞏義市區西南28公裡魯莊鎮蘇家莊村南。
秦開,出身魯國秦氏,戰國時期燕國將領。早年在東胡做人質,很受東胡的信任,通曉民情風俗。燕昭王姬職即位後,秦開逃歸燕國。
公元前300年,燕國正式對東胡宣戰。秦開率領大軍來到遼西時,與東胡騎兵不期而遇。
憑借著對東胡戰法和環境的熟悉,秦開指揮燕軍大破東胡,一路追殺。
幾場惡戰下來,東胡被打得節節敗退,不得不退出遼東,返回塞外。
借著戰勝東胡的餘威,秦開又率大軍渡過遼河,擊退箕子朝鮮派來的大軍,拓地兩千餘裡,將遼河以東、遼東半島、長白山區的廣大土地全部納入燕國版圖,一直打到今天的鴨綠江才收兵。
秦開擊走東胡,大敗箕氏朝鮮,是漢族軍隊與胡族勢力在遼東第一次大規模的交鋒,也拉開了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勢力爭奪遼東的序幕。
在秦開的建議下,燕國由西往東,在漫長的東北部邊境設置了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
為了防範東胡和箕子朝鮮的入侵,燕國在設立行政機構的同時,還耗費十年時間,修築了一條從造陽今河北張家口附近)到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寬四至六米,高不下五米,全長約一千公裡的長城。
而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就成了長城沿線最重要的五座城池。
其中,遼東郡的治所,就是襄平。襄平,就是現在的遼寧遼陽。儘管襄平在當時還隻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但它卻是遼東地區的第一座城池。遼東郡,則是漢族政權在遼東地區最早設立的行政機構。
此後,在蒼茫荒蕪的遼東大地上,一場轟轟烈烈的生產練兵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文化製度開始影響這一地區。
千萬不要小看燕國開發遼東的舉動,如果不是秦開的建議,遼東的開發很可能還要晚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秦國統一後修築的萬裡長城,很可能就不會把遼東囊括在內。而後來的沈陽,正是在秦開的主持下修建的,當時名叫侯城。侯城當時隸屬於遼東郡,是一座以屯兵警戒為主要功能的邊境小城。
侯城是沈陽建製的最早記載,是沈陽的起點,秦開則是沈陽的建城鼻祖。
從那時起,在近兩千年的時間裡,襄平就一直是遼東地區的首府。
伴隨著遼東的開發,當地的經濟、文化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遼東當地的部族也在漢族移民的帶動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和生活方式。
燕國算是強大起來了,但他的強大也是短暫的,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如果相應的製度不隨著時代變革,必然是走向下坡。
到了戰國末年,秦軍靠著商鞅變法和曆代秦國秦王的勵精圖治,橫掃中原,攻滅韓趙,荊軻刺秦不成,燕王喜和太子丹隻好帶著宗室財貨逃往遼東。
不久,燕王喜竟派人在衍水河畔殺死了刺秦主謀太子丹,以求保全燕國。燕國百姓悲歎太子丹忠義,就把衍水改名為太子河。
五年後,秦國大將王賁遠征遼東,消滅燕國殘部,俘獲燕王喜,燕國滅亡。
而伴隨著燕國的滅亡,遼東在曆史上的顯眼程度就有點少了,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使得他變了樣,東漢末年分三國,其實有第四股勢力,那便是一個叫公孫度的人。
張寧在後世可是看過這個人的介紹,一度以為這是個穿越者。
公孫度是遼東襄平人,家族一般,一點也不顯赫,他父親公孫延因逃避郡吏追捕而逃到玄菟郡,公孫度後來做了玄菟郡吏。
當時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公孫豹年方十八歲就夭折了,公孫度少時也叫公孫豹,又與公孫琙的兒子年齡相仿,公孫琙一見到他,就很喜愛他,送他去學習,並為他娶了妻。
好熟悉的場景,大佬看重,又給錢,又培養,又給娶老婆,這是當親兒子養呀,妥妥的甚至加薪,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呀。
更厲害的在後麵,公元169年,朝廷組織賢良方正科,公孫度被各郡縣提名並推舉為尚書郎,以優異的成績正式入朝為官。
當時,漢靈帝荒淫無道,朝政崩壞。公孫度進京不久,就看到了這一幕,心中大駭。但為了自己的前途,他還是克製住了自己,認真做起了調查研究。
在京期間,公孫度結識了許多有影響的人。為了得到人們的支持,公孫度經常宴請賓客,與權貴交往。在他們的支持下,他被提拔為冀州刺史,地位迅速提升。
冀州刺史呀,整個冀州他最大,多麼厲害的官職,可惜沒有多久,他就因為謠言被罷免了,多半也袁家的推波助瀾,冀州可是大洲,他們會讓這麼一個遼東來的兔崽子當刺史嗎?顯然不會的。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權傾朝野,同鄉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他便找到徐榮,一番運作之後,徐榮推薦公孫度做了遼東太守。
這家夥當上遼東太守之後,在遼東以血手腕殺人立威,然後便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對內,休養生息,種田發展,進一步開發遼東。
對外,東征高句驪,西征烏丸,威震海外,當時中原大亂,中原人士多避難於遼東,他積極吸納人才話流民,擴充實力。
他將遼東郡為遼西和中遼兩郡,分設太守之職,渡海收取東萊各縣,設營州刺史;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
為漢朝的兩位祖先立廟宇,按照古製在襄平城南設壇,在郊外祭祀天地,親耕藉田,治理軍隊,出行時坐著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
曹操征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公孫度說:“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乾什麼啊!”將印綬藏於武器庫中。
自此,他便是名符其實的遼東王,坐在遼東,看著中原諸侯戰亂。
若是他長期這麼發展下去,未嘗沒有問鼎天下的實力,可惜,死得太早了,公孫度統治遼東14年,於公元204年去世。
子孫後代也不給力,被司馬懿輕鬆打垮了。
縱觀公孫渡的一生,開局運氣好到逆天,後麵每一步選擇基本都是當時最好的答案,他甚至還率先發現了海軍的力量,渡海收取東萊各縣……
要不是死的太早,張寧懷疑他是個穿越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