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狼來了
張讓等人得知董太皇太後被毒死了,自然在一起和謀。
“何進這個屠夫,竟然敢謀害國母?”
“賊膽包天!”
“就是呀,若不是我們抬舉,他焉能有今日?”
“唉,真是靠山山倒,靠人人亡呀。”
“如今之計,唯有見風轉舵而已。”
“要不我們就都投靠何進?”
張讓說道:“何進少謀無斷,他背後的那些大臣哪一個不想吃我們的肉,喝我們的血?”
“對,我們應該搶先一步,免得後患無窮。”
因為他們身體殘缺,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們對皇帝是最忠誠的!
漢靈帝雖然有些好色,好錢財,治理國家的能力也非常差,但他也不是傻子,畢竟當了這麼些年皇帝,知道製衡。
一旁的曹操也看出什麼,連忙勸說起來,“是呀,大將軍,掃除宦官黨易如反掌,何必多議?
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
如果太監都死絕了,最受傷的人是皇帝。
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
於是便安排了宦官另立門戶,掌握軍權與何進相製衡。
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至紛紛召外兵乎!
欲儘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袁紹和何進就分彆是士族和外戚的代表,而他們共同要對付的十常侍則是宦官的代表。
而如今漢靈帝死後,三方瞬間就鬨掰了,宦官想乾掉外戚和士族,自己掌握大權,獨霸天下。
他之所以重用宦官,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遏製士族和外戚的勢力。
簡單點來看,東漢的統治由士族、外戚、宦官這三股勢力共同組成。
士族也不值得信任,他們會一步步架空皇權,蠶食皇帝的利益和權利,一個弄不好,自己當皇帝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邊宦官都在商量著怎麼除掉何進而,何進依舊還在猶豫不決。
“如今隻有先除何進,方能遏製眾逆。”
第二,袁紹不是簡單的想殺幾個太監,他的目的是把所有的太監一並鏟除。
在漢靈帝生前,三個股勢力還能相互製衡。
但是太監的勢力太大,他需要借助外臣的力量。
外戚弄不好就要謀權篡位,比如說王莽之類的。
其中八校尉之首,就是大宦官蹇碩,而袁紹排第二,曹操排第四,擔任典軍校尉。
第一,宦官的勢力太大。這些人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並且還有官員與他們相勾結,嚴重傷害到了袁紹的利益。
“太後不許,汝之奈何?”
袁紹這麼做,有幾個理由。
何進說完,左手打著右手,雙手一攤,表示我也是沒有辦法。
“就是呀。”
曹操之所以這樣說,他已經體會到了袁紹的心思。
在漢靈帝後期,他組建了西園軍,相當於禁衛軍,並設立八校尉,連何進都無法直接插手西園軍。
相比於士族和外戚,宦官對皇帝來說,忠誠度是最高的。
眾人點頭,一致認為先乾掉何進
“所以你我的重點還在內廷,必須先掌握皇帝或者太後,然後才能隨心所欲。”
何進大喜,“哈哈,秒策,秒策呀!”
他裝作無可奈何的看向袁紹,“我又何嘗不想除掉宦官,奈何太後說,內庭自古以來就是宦官掌控,是舊製度,怎麼能隨意更改?
而且先帝才晏架不久,就誅殺舊臣,不利於國家統治。”
而反委釋利器,更微處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乾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為亂階耳!”
主簿、廣陵人陳琳勸阻說:“大將軍,萬萬不可,諺稱‘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誌,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
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發耳。
從漢靈帝的這個安排就可以看出,他對何進總攬軍政大權,很不放心。
第四,董卓是袁氏一族的門生,袁紹引董卓進京,目的是借助董卓的勢力,壯大袁氏一族在朝中的影響力,借機控製朝廷。
袁紹立刻說,“大將軍,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本初帳下眾位將軍,皆英俊人士,唯有大將軍用之,張讓、趙忠之流散布流言蜚語,正是除去他們的最好時機。”
同時又籠絡大士族,讓士族與宦官一起共同製衡何進這個外戚。
“太後哪裡還要小心伺候。”
袁紹強烈要求招外兵入京,而現在外兵最強大的自然就是董卓之流了。
“隻要我們籠絡好皇帝和太後,除掉何進易如反掌。”
袁紹立刻建議,“大將軍可召集四方英雄之士,帶兵入京,除去閹黨,那時不容太後不從。”
第三,何太後不同意殺掉所有的太監,因為這會導致東漢皇權統治的結構性崩塌。
“哈哈哈!”
外戚和士族同樣也是這個打算,而袁家門生遍地,從外麵招來兵入京,大多是聽他們家的,到時候就可以借機掌控朝廷了。
在他們眼中,董卓就是他們袁紹家養的一條狗罷了,可他們哪裡知道這明明就是一條狼,還是一條吃人的狼。
狗當多了,也是想翻身做主人的。
這邊,何進聽完曹操的話,笑著問了起來,“你認為一個獄卒就夠了?”
“這是自然,隻誅殺首惡,何必儘數除之?”
“喔,我想起來了,孟德你是宦官之後,故而有私情,這也是情有可原的!”
“哈哈哈!”其他幾人大笑。
曹操臉色氣得脹紅,拂了拂衣袖便走了。
“亂天下者,必何進耶!”他內心感慨起來。
此時的他心心念念想著就是輔佐漢室,中興大漢,當一個千古名臣,流芳百世,未曾想過篡逆。
人是會隨著時間改變的,袁紹此時也可能想著當一個霍光一樣的人,萬萬不敢當王莽。
此時的他們當真是意氣風發,少年赤子。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
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鬥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
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蓬。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
鶡弁如雲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
不請長纓,係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
在袁紹的一番強烈建議下,何進召集董卓進軍,得到消息的董卓自然大喜過望,感覺當真是龍入大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