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子行璽,用於召大臣;
五,天子之璽,用於策封外國君主;
六,天子信璽,用於祭天地鬼神。
divcass=”ntentadv”但是除了這六個分彆有不同作用的玉璽之外,還有一方玉璽,沒有任何作用,但是天子的六個玉璽加起來都比不過它,它就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曆史上所有的皇帝和野心家必爭之物。
所以呀,傳國玉璽丟了,即使這六璽找到了,也是大打折扣。
這晚,洛陽一個房間之內,坐著三人,正在商量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這三個人便是袁紹、丁原、還有鮑信。
丁原是並州人,出身貧寒,依靠謀略與勇武當上了並州刺史,並州在當時就是邊境。
他經常與胡人作戰,丁原騎射之術都比較熟練。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並州刺史張懿在抵禦胡人的進攻時,戰敗被殺。
於是,丁原繼任為並州刺史。此後,官拜騎都尉,屯兵在河內郡郡治在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
騎都尉在兩漢時期是掌管京城羽林騎兵的統領,後來的曹操、公孫瓚、呂布都擔任過這個職務,也就是這個時候,丁原任命呂布為自己的主薄。
主薄是掌管文書的佐吏,相當於秘書,呂布的第一個官職居然是個文官。
丁原之所以賞識呂布,是因為呂布個人武力勇武,騎馬射箭的功夫熟練,呂布能擔任文官,肯定他是受過教育的,也就是文武雙全。
而在這時能有條件讀書的,不是世家大族,就是家裡有錢的人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史中呂布根本就不是丁原的義子,隻能說丁原非常賞識呂布,提拔他,丁原算是呂布的恩人。
再後來,就是現在,何進為了誅殺宦官就召來了丁原和董卓。
丁原於是以騎都尉身份,帶著呂布及手下軍隊進入京城洛陽,然後被何進被任命為執金吾,也就是京城衛戍部隊的統領。
而董卓在進軍的過程中,何進又反悔,何進還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董卓迫於何進的壓力,率軍後撤並駐紮在離洛陽隻有二十裡的夕陽亭。
宦官們迫於何進的壓力,選擇了魚死網破,把何進騙進宮中殺掉。
然後袁紹、袁術以及何進的部將吳匡率軍衝入宮中,誅殺了所有宦官,少數宦官挾製皇帝與陳留王劉協出逃。
結果在半路上遇到了董卓的軍隊,董卓也因為聽到了關於洛陽的消息,率軍準備進入,正好又遇到了皇帝,所以就把皇帝迎了過來,一起進入洛陽……
至於鮑信,他受大將軍何進所征辟就任騎都尉,受命回鄉招募兵卒,鮑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
結果,歸途中到達成皋時何進已經死於政變,鮑信趕回洛陽時董卓已經進京。
如今這三個人聚集在一起,明顯就是想辦法為了對付董卓呀。
丁原歎氣,“唉,國家多災,社稷多難呀,十常侍才除,又來一個董卓……”
他說著,甚至眼眶中有淚水浮現,他是想為這個國家做點什麼的。
鮑信也是歎氣道:“他每日進城都是這樣,鐵甲侍衛開道,橫衝直撞,橫行無忌,百姓們避之猶如惡鬼,鬨得京城內外惶恐不安。”
“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袁紹臉上充滿著悲憤。
丁原和鮑信可以說是何進叫過來的,就是何進信任的人,而董卓完全就是袁紹讓何進叫過來的。
董卓後麵後麵再次起家,就是因為他們袁家的支持,可以這麼說,董卓就是他們袁家養的一條狗。
原本以為董卓會乖乖聽他們的話,好好掌控,結果現在變成了一條狼,會咬人的狼,這叫他如何甘心?
鮑信接著說,“近日這董卓出入宮廷肆無忌憚,百官惶恐,天子不安,當初鄭泰、盧植等早已有言在先,說這董卓麵善心狠,一入京城,必生禍患。
真讓他們給說中了,我看著董卓心懷異誌,應該乘他剛到,兵馬都很疲憊,發動襲擊,可以生擒董卓!”
說完,看著丁原和袁紹都在搖頭,鮑信很無奈,雙手一抬說道:“二位到底有何看法?儘管言來。”
袁紹搖頭,“唉,我又何嘗不知啊,隻是如今十常侍之亂剛剛平息,朝廷新定,此時不宜輕舉妄動啊。”
鮑信看袁紹懼怕董卓,不想乾掉董卓,隻能看向丁原,“丁大人,您的意思呢?”
“此事容後再議?”
“既然如此,我引本部兵馬暫時離京,何時討伐董卓,再來效力,告辭!”鮑信行禮之後,頭也不回的離開。
就是他們的猶豫和遲疑,使得董卓又進一步做大了。
董卓才到洛陽的時候,其實手下隻有步、騎兵三千人。
他知道自己兵力單薄,擔心不能使遠近懾服。
於是,每隔四五天,就派軍隊夜裡悄悄出發到軍營附近處,第二天早上,再嚴整軍容,大張旗鼓地返回,讓人以為西方涼州又派來了援軍,而洛陽城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
加上他的一番拉攏和手動,何進與何苗的部下都投靠董卓,董卓又暗中指使丁原部下的司馬、五原人呂布殺死丁原而吞並了他的部隊,從此董卓兵力大增。
於是他暗示朝廷,以下雨不停止為理由,讓皇帝頒策罷免司空劉弘的職務,由自己接任……
這一下,在洛陽朝廷當中,幾乎沒有誰的兵馬敢和董卓對抗了。
他終於要開始自己廢立皇帝的大計策了。
值得一提的是,呂布殺死丁原並不是為了什麼赤兔馬,赤兔馬可能在這之前就已經是呂布的坐騎。
董卓在進京前已經是並州牧的官職了,進入洛陽後又擔任了司空,同時還迎回了皇帝,控製了朝廷,按官職來說,董卓已經是丁原的上司了,更是呂布上司。
所以董卓命令呂布是非常正常的,但呂布聽不聽是一個問題。
當時的呂布麵臨兩個選擇,一是逃走,二是與丁原一起起兵反董卓。
像是後麵的曹操,袁術,袁紹這些都選擇了逃走,但呂布明顯是不能選這條路的,因為這些人在地方都非常有勢力,他們逃走後可以當諸侯,可以東山再起。
呂布逃走後,他根本就沒有實力,很難東山再起,他背後不像曹操、袁紹這些有世家大族,他純粹就是被丁原提拔起來了,離開了丁原,他什麼都不是。
至於選擇和丁原硬抗董卓,也不是條好路,丁原此時的兵力根本就比不上董卓,一個弄不好就是兵敗身死。
很明顯呂布是有野心的,再加上董卓的刻意拉攏,所以呂布就背叛了自己的上司丁原,而選擇了更牛的上司董卓。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而且呂布是有野心的,他很想建立一番工業,很想青史留名,如果不投靠董卓,他在丁原手下隻是一個主簿。
所以董卓很輕鬆,送了點錢財,一番拉攏,就把呂布收到麾下,並讓他殺死了丁原。
當然,背叛這個東西,有第1次就有第2次,以及無數次,所以呂布後來再背叛董卓也是可以預想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