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武帝也畫大餅
回到長安了,劉瀚去拜訪了桑弘羊,漢武帝的大農令,九卿之一。
桑弘羊出生於洛陽的一戶富商家庭。當時的洛陽是西漢一大商業都會,悠久的商業傳統對洛陽的民俗產生了巨大影響。
此外,洛陽人文薈萃,流傳有蘇秦刺股、佩六國相印等的傳說
後來,他到長安,以精於心算名聞天下。漢廷詔書,特拔他入宮,任侍中。
然後,他長期在武帝身邊伴讀,使他與武帝形成了親密的君臣關係,並逐漸成為武帝的得力助手,隨即步步高升,成為了九卿之一。
他的年紀並不大,現在才32歲,甚至比漢武帝都略微年輕一些,長得端端正正的,留著胡子,身材高大,但略微有些瘦弱。
“不知道輔國將軍來我府上乾什麼?”
劉瀚說出了自己的目的,“我讓人做成了一個水車,可以從低處灌溉高出的耕地,還不需要人力。”
“這怎麼可能?”
桑弘羊直接站起來了,他有些大驚失色,低處灌溉高出的耕地,還不需要人力,這是人辦得到的嗎?
隨即,他笑著搖了搖頭,“將軍莫要開玩笑,就是上古墨家都辦不到。”
“是不是開玩笑,大人隨著我去城外一看就知道,就在渭水旁邊。”
哪怕劉瀚這樣說,桑弘羊依舊搖頭,在他眼中,這是天方夜譚。
人是很難超越認知的,千百年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規律,你要讓水往高處走,可以,但隻能耗費人力,用木桶打水,抬上去。
桑弘羊笑了,“莫非將軍用馬,或者牛?”
“什麼都不用,就用水。”
桑弘羊搖頭,“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將軍莫要開玩笑,我事情還多著呢。”
“我難道是吃飽了,撐著了,專門來找大人開玩笑?”
看著劉瀚一臉嚴肅的表情,他無奈答應,幾人乘著馬車,去城外了。
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高唱秦腔。
八百裡秦川,又稱陝西關中平原,指秦嶺北麓渭河衝積平原的一個地點,因此又稱渭河平原。
它南倚秦嶺,北界北山,西起寶雞峽,東至潼關,東西長約360公裡,約占全省土地總麵積的19%,平原海拔520米。
關中平原以土地肥沃、農業發達著稱,號稱“八百裡秦川”,是陝西的主要農業基地。
春秋戰國時,秦人祖先非子在封邑於秦,今甘肅天水,始建秦國,秦人後東遷關中,陝西地區成為秦國的主要地區。
因陝西是秦國治地,故後人將陝西簡稱“秦”,將橫貫陝西中部、甘肅東部的主要山脈稱“秦嶺”,將渭河平原稱“秦川”。
而西漢,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大秦的,就如同後世大唐繼承隋朝一般。
長安依靠八百裡秦川,故而繁華,成為13朝古都,影響後世,城外,水流也是比較多的。
《梁禹甸縣誌序》“長安為雍秦之首邑。終南峙其前,渭流繞其後。”
《關中記》“涇、渭、灞、滬、灃、滴、澇、譎,為關中八刑。”
《上林賦》“終始灞產,出人涇渭;酆鎬潦橘,纖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
《關中勝跡圖誌》“關中巨浸,首號八川。長安之地,潘滴經其內,涇渭繞其後,灞滬界其左,灃澇合其右,此固禹、周之故道也。”
城外,渭水旁邊,
桑弘羊看著這水車,眼神中充滿震驚,
“讓我仔細看看。”
他反反複複檢查,確實沒有人力,或者馬匹,
那是一個龐然大物,劉瀚召集上百名工匠,足足弄了幾個月,實驗了好幾次才成功。
這個水車外形酷似古式車輪,輪幅直徑有20米左右,由一根長10米,口徑1米的車軸支撐著24根木輻條,呈放射狀向四周展開,每根輻條的頂端都帶著一個刮板和水鬥。
刮板刮水,水鬥裝水,河水衝來的時候,借著水勢的運動慣性緩緩轉動著輻條,一個個水鬥裝滿了河水被逐級提升上去。
臨頂的時候,水鬥又是自然傾斜的,將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農田裡。
它可以將水提高15到18米,輪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輪軸,以及比木鬥多一倍的橫板。
看著另一端的水槽,源源不斷的有水流出來,桑弘羊激動得手舞足蹈,輕輕的撫摸著這水槽,像是父母撫摸剛剛出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