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同流水,就這樣慢慢流逝著,半個月的時間就過了,一個突如其來的客人打斷了他們的寧靜。
代王府的宗正劉建章求見,那是一個53歲左右的老者,修長瘦弱,麵容帶著慈愛。
divcass=”ntentadv”算輩分的話,他是劉瀚的堂叔父,因為劉建章是劉瀚父親劉登的弟弟,也是庶出,目前在他哥哥劉義的代國掌管王府事物,同時擔任宗正。
漢初諸侯王不僅擁有大片領土,而且宮室百官與漢朝廷同製。
王國的主要官吏是太傅和丞相。
太傅是王的師傅,丞相是百官之長,皆由皇帝任命。
其他官吏還有:禦史大夫掌監察,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治安,郎中令掌宮殿禁衛,衛尉掌宮門衛屯兵,廷尉掌司法,宗正掌宗族事務,太仆掌車馬,私府掌收支,等等。
皆秩二千石,由王國自置之,同時王國還可以擁有軍隊,由將軍統領。
值得一提的是,漢初有很是異姓王,比如韓王信、楚王韓信、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梁王彭越……
但後來,他們都被劉邦想方設法拿下了,為此,劉邦殺白馬、歃血與群臣定下白馬之盟,“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此後,他大封劉姓諸王,楚王劉交、代王劉喜、齊王劉肥、荊王劉賈、淮南王劉長、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恒、燕王劉建等,這些諸侯王占據了大半國土。
他賦予諸侯王以政治、經濟、軍事特權,目的是通過“同姓一家”的天然政治聯盟,共同拱衛漢室。
後世的老朱也大封諸王,九大邊王守邊塞,有點借鑒的感覺,但曆史已經證明分封實權王爺就是開倒車。
所以漢有七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明有靖難之役。
七國之亂後,為了確保大漢朝廷能夠牢牢控製地方,從文帝開始,曆朝皇帝不斷采取措施限製諸侯王的勢力,不允許諸侯王治理國事。
在官製方麵,從景帝開始,經過漢武帝推恩令,漢成帝綏和元年改製,諸王僅得食本國租稅,不得預國政。
儘廢內史、禦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與漢朝設置相同的官稱,改丞相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國與列郡無異。
王國相的地位也不斷下降,在元帝以前,諸侯王相位在郡守之上,自元帝起,諸侯王相位在郡守之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不知道王叔所來何事?”
畢竟是自己的長輩,劉瀚親自來迎接了。
劉建章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誰讓他沒有趕上推恩令,也沒有爵位,說是代國宗正,但其實就相當於一個管家罷了,代國也越來越小了。
“當不得侯爺親自迎接。”
“您是長輩,當得,當年在王府的時候,您就對我多有照顧,”
“那時候,你才幾歲,都記得,果然聰慧,是我劉家麒麟兒,一晃眼呀,你就這麼大了,為朝廷立下大功,伱大兄代王,有些想你了,空你回太原看看,已經十二年了。”
兩人聊了些家常,隨即進入正題了。
劉建章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也不要怪你哥哥不分封地給你,畢竟當時推恩令還沒有下來,我不也沒有封地?王妃張氏脾氣就那樣,誰家不想把東西都給自己兒子?你不要怪他,這麼些年吃的,你王兄也沒有少過你,是吧?他也有些懼內,王府這些年,都是王妃說了算……”
“我沒有怪王兄的意思,沒有他,我早就餓死了,怎麼能來長安?我感激他,我也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空了就回去看他吧。”
兩人又說了些家長裡短,看劉瀚語氣誠懇,劉建章終於鬆一口氣。
其實,雖然推恩令已經過了,但劉義真的想,也可以給劉瀚封一些地的,不過隻能從他封地裡割舍,他也不是不願意,但他王妃張氏卻是不願意的,人家還太原豪族,背景可不小。
劉義對劉瀚不算刻薄,可也不算多好,吃喝都有吧,但沒有吃得多好,寄人籬下的滋味總是不好受的,所以才五歲的劉瀚來到了長安。
當然,無論他過得好不好,他都要來長安,抱霍去病的大腿,哪怕抱不上,見一麵,也此生無憾了。
現在他發達了,是實權侯爺,能掌萬軍,新生代將軍,除了霍去病,他最紅,紅得發紫那種。
對於藩王,漢武帝是磨刀霍霍向豬羊,君不見衡山王劉賜,淮南王劉安的墳頭草都開始長出來了。
你代王又如何?要軍隊沒有軍隊,劉瀚要是小心眼,在漢武帝麵前說你壞話,這一字王說不定就變兩字王了,封國也越來越小。
弄不好,人家漢武帝直接廢了,讓劉瀚來當這個代王,也不是不可能。
他們是這麼想的,但劉徹不會這麼乾。
這便是劉建章來的原因了,他走了沒有多久,小桃紅高興的蹦跳著過來
“公子,他送了好多東西,有黃金,還有糖果,還有好多奇珍異寶。”
有時候,她像是一個小財迷。
不都是說,代王這一次是出了大血的,人在低穀的時候,四麵八方都是敵人,一旦走上高位,全是好人。
那些錢財,奇珍異寶,劉瀚都沒有去看,這些都是假的,隻有手中的權力是真的,這個東西,體會到了,就沒有人能輕易放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