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旅行的終點來蜀中吧,最後的水)
劉瀚這一次,最南來到了三關附近,橫浦關和陽山關、湟溪關,它們是秦漢時期嶺南與嶺北交通線上著名的三大關隘,即所謂的“嶺南三關”
“嶺南三關”控製溱水上遊三大支流的關隘。橫浦關在大庾嶺(今廣東省南雄市),控守湞水;陽山關在騎田嶺(今湖南省臨武、桂陽、宜章交界處),防守武水;湟溪關在廣東陽山縣西北20公裡與連縣接界洭水上遊茂溪口,控製湟溪。
南越國國都位於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疆域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的大部分地區,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江和越南的北部、中部的部分地區。
劉瀚也隻是看了看,大漢時期的南方真的很差,極其差,蟲子多,濕熱,地廣人稀,好多地方看著像是原始森林。
這個時期的南方,史書就有記載,“江南地區火耕水,民食於稻,以魚獵山伐為業……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
可以這麼說,漢代的江南一片蠻夷,遠遠比不上北方。因為它的商業中心是在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一帶陝西一片。
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華夏發源伊始至西晉末年的這兩千多年裡,黃河流域一直是華夏的發源地,也是各朝統治者的國都,洛陽、長安、臨安、大都、開封這個五個重要城市就是在此期間發展起來的。
這個時期,北方是當之無愧的經濟中心,南方地區相較與北方來說,屬於地處偏僻,遠離政治文化中心,沒有任何資源,百姓得不到最新的農耕技術,隻能勉強度日,貧窮且弱小。
這個時期的南方,隻有被吊打的份。
第二階段,從西晉到隋唐時代。
從五胡亂華開始,西晉王朝覆滅,邊疆遊牧民族進攻中原,生活在北方地區的漢人為了保命,舉家南遷。
這是兩千多年來我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南遷活動,也正是因為這一次南遷,我華夏的經濟重心開始向南移動。
那時候,北方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江南地區,江南地區土地肥沃,百姓安居樂業,絲毫沒有戰亂的影響,經濟發展很快,幾乎可以和北方平等對話了。
第三個階段,宋朝。它是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最後一個階段,也使得南方經濟徹底超過北方。
大宋打仗確實不行,但搞經濟那是太厲害了,當之無愧的gdp世界第一。
而大金滅亡北宋,靖康之恥後,由此引發了中原族人的又一次大規模南遷,此次中原人移居地包括今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等地。其中多數北宋將相臣僚追隨高宗移居臨安。
北宋滅亡,宋室南渡,南宋開始,標誌著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東南地區,華夏已穩定地形成了南方經濟領先於北方的經濟格局,南方最發達的江浙地區長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時間真的是無比厲害的東西,劉瀚看著麵前原始森源一般的麵貌,誰能想象兩千年後,都是高樓大廈?
兩千年呀,多麼遙遠的一個數字,他一伸手,似乎抓住了什麼,又什麼都沒有抓住。
劉瀚接著往東邊走,走到了會稽今江蘇省蘇州市)。
他甚至來到了錢塘江,想看看所謂的錢塘江大潮,因為他從長城外的草原,一路南下,又向著東行,這足足花了他半年,從春天走到了秋天,走得南方都開始濕熱起來,非常熱那種。
他特地等到曆八月中旬來的錢塘江,那是觀潮的好日子。
站在遠處,海潮到來前,先呈現出一個細小的白點,轉眼間變成了一縷銀線,並伴隨著一陣陣悶雷般的潮聲,白線翻滾而至。
幾乎不給劉瀚反應的時間,洶湧澎湃的潮水已呼嘯而來,潮峰高達好幾米,後浪趕前浪,一層疊一層,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帶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詩雲“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生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
又雲:“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舒雨竹笑著說道:“確實是壯觀,我曾經瞥過一眼關於錢塘江大潮的介紹,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錢塘江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湧潮。
divcass=”ntentadv”它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每年農曆八月十八,錢江湧潮最大,發生在錢塘江流域,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麵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的潮汐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