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麼多將領主動請戰,漢武帝很高興,同時心中也有一絲警惕,感覺劉瀚號召力有些強了,可他又不得不用,衛青已經老了。
divcass=”ntentadv”“傳朕命令,封蘭陵侯為……為驃騎將軍,望伱做下一個冠軍候。”
說道驃騎兩個字的時候,漢武帝頓了一下,接著道:“朕給你二十五萬大軍,三個月後,正式伐南越,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其中,大漢丞相高陵侯趙周和大農令桑弘羊幾次欲言又止,但看著劉徹這樣子,還是沒有說了。
大朝會結束以後,漢武帝召見了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劉瀚,丞相趙周,大農令桑弘羊四人。
“桑弘羊,朕看你剛剛似乎有話要說呀。”
大農令桑弘羊開口道:“陛下明鑒,近年來來征伐不斷,特彆是元狩年間,兩戰河西,又發動漠北之戰,國庫虧空很大,幸虧蘭陵侯的水車和曲轅犁這些年糧食大幅增產,不然國庫已經難以為繼了,現在又要發動滅國大戰,臣怕糧草供應不上呀。”
丞相趙周也點頭說道,“是呀,陛下,二十幾萬大軍,人吃馬嚼,國庫怕是支撐不下去呀。”
其實,他還有一些沒有說,近年來了,漢武帝也開始享受了,新宮殿的修建,茂陵的修建,還有霍去病的葬禮花費很大,可這些不好說,不然容易得罪武帝。
漢武帝縱然雄才大略,但他也有汙點,他對建築有著“特殊嗜好”,登基以來他不斷擴大長安的未央,還嫌不夠,更在陝西淳化縣北甘泉山附近,他在建“林光宮”的基礎上又修了“甘泉宮”,作為他夏季避暑的宮殿。
有個叫公孫卿的方士告訴武帝“仙人好樓居”,於是武帝建造了一個高五十多丈的神明台和井乾樓,樓台之間還能通車,甘泉建的通天台可以一眼望見三百裡外的長安。
他為了求仙祭祀到處亂建的宮闕樓台更是不勝枚舉,劉徹的茂陵號稱“華夏的金字塔”,是漢代皇陵中最奢華的。
為此,他把全國的名門大戶遷居於此,陵墓周圍人口迅速達到30多萬,當然,這裡麵更多的是為了抑製豪強,加強集權。
戰爭、修陵、蓋宮殿,沒有不花錢的事,他縱然進行了很多改革,但賺錢多,花得也多,文景之治的積累,到現在基本都消耗差不多了,國庫開始虧空了。
“丞相,二十五萬大軍,南方基本可以少用馬,估計有兩萬騎兵就可以了,大軍三個月軍糧大概是100萬石,加上後勤運輸9萬人,估計一共要180萬石,朝廷一年收入超過兩千萬石,不至於拿不出來吧?”
劉瀚其實算過,現在大漢人口應該在兩千萬上下,具體多不知道,又沒有做過人口普查,好多大戶喜歡隱匿人口。
按照一家四口人計算,大概有500萬戶,一戶的家百畝地是有的,因為西漢的地產量低下,現在基本是地廣人稀,一畝地糧食產量45斤是有的,一家一年產量45000斤,一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大概在225億斤,各種苛捐雜稅,還有徭役加起來,稅收估計有個10%。
如此一算,朝廷一年稅收22.5億斤,60斤是一石,那一年糧食收入大概在3700萬石附近。
當然,這麼算是粗略的,忽略了不做生產的貴族,他們加起來估計有幾十萬,還有乾旱,洪水,以及諸侯王自己的封地……
把這些拋出,估計要去個1500萬石,那也有兩千多萬石了。
一個士兵一天至少吃2斤,25萬大軍,一天就吃50萬斤,三個月,加上馬,加上運輸的人,得要兩百萬石不到,最多也隻有國庫的10%左右。
當然,三個月是樂觀的情況。
對於行軍打仗,怎麼安營紮寨,怎麼計算口糧,派多少人運輸,劉瀚這些年也算是比較熟悉了。
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優先。在古代戰爭中,不管一支軍隊戰鬥能力多強,一旦糧食供給中斷,那麼就一定會由猛獸變為綿羊。
在曆史上由於斷糧斷水而兵敗甚至於全軍覆滅的戰役不計其數,如秦趙長平對決、恒溫北伐前秦、宋遼岐溝關對決等。
甚至,當年七國之亂,劉濞之所以被周亞夫打敗,還不是因為糧草被截斷了,若是沒有,也許結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打仗,好多時候打的就是錢,是糧食,曆史上許多大將指揮戰鬥全部都是能快速結束就快速結束,就是因為沒人想拖,確實拖不起。
古時候好多時候比拚的便是錢糧的多少,誰多,誰勝的概率就大。
錢糧的多少,其實就是國家實力的體現,人口多,地多,地好,國家自然強大。
當然,那也隻是獲勝的概率比較大,戰場瞬息萬變,沒有誰保證一定能勝利。
可劉瀚能,誰叫他是穿越者,還有個了解未來的舒雨竹。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