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重光赤奮若,九月,丁亥朔,己酉九月廿三)。
劉瀚帶兵出征了,他安排五路軍馬直搗番禺南越的都城,在現在的廣州):
divcass=”ntentadv”第一路,伏波將軍路博德和浞野侯趙破奴出桂陽,沿彙水進發,帶兵3萬人;
第二路,樓船將軍楊仆和義陽侯衛山出豫章沿湞水進發,帶兵2萬五千人;
第三路,戈船將軍嚴兵和昌武侯趙安稽出零陵,沿漓江進發,帶兵2萬五千人;
第四路,下瀨將軍甲進和眾利侯伊即軒進軍蒼梧,帶兵2萬人。
這四路,他們率領由罪犯和精銳組成的軍隊一共11萬人,再征發江、準以南水軍十萬人,一共21萬人,一並進軍。
第五路,劉瀚自己率巴、蜀之地的罪犯,再征發夜郎國的軍隊,一共四萬大軍,其中一萬騎兵,沿柯江進發。
約定五路人馬都在番馬會合,一齊攻打南越。
至此,伐南越的戰爭正式開始了。
劉瀚特地帶上了舒雨竹和阿伊妹,兩人這些年空了就練習武藝,箭法和騎術都想當不錯。
她們體格比不上男人,但至少能做到戰場殺敵,這是劉瀚這些年後院很穩的原因,吃醋乾什麼?有這時間,你就給我去習武讀書,不香嗎?
阿伊妹快30歲了,也許是常年的習武的原因,不顯得老,但比起劉瀚和舒雨竹,看著確實大了點。
女子上戰場少,但不是沒有,在商朝就出現了,婦好是我國有曆史記錄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她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
後世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在武丁對周邊方國、部族的一係列戰爭中,婦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員,屢任軍將征戰沙場。
曾統兵1.3萬人攻羌方,俘獲大批羌人,成為武丁時一次征戰率兵最多的將領。參加並指揮對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戰,著名將領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
人家平定鬼方、羌方、土方等地,作戰勇猛,指揮得當,許多男子都遠遠比不上。
為了怕她們受傷,劉瀚特彆定製了新的甲胄給她們。
甲胄曆史悠久,是古代士兵在戰鬥中的防護裝備,其中甲就是用來防護身體的,胄是用來防護腦袋的,可以追溯到夏朝,傳聞中甲的起源是由夏朝的杼發明的。
《世本》雲“杼作甲”、“杼作矛”。杼最初發明甲是為了幫助他的父親攻打東夷,中興夏朝,因為東夷人的弓箭非常厲害,他發明用獸皮製作成甲,穿上獸皮的士兵們不再畏懼弓箭,戰鬥力大大增強,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夏商周時期,甲胄主要用藤條、木、皮革等原料編製的簡易的護體裝具。
鐵質鎧甲出現的真正時期是戰國,春秋戰國時代,戰時連年不斷,“兵戈亂浮雲”促使防衛器具進一步發展完善,這一時期的甲胄主要有皮甲、青銅甲和鐵甲三種。
西漢的鐵甲,亦稱“玄甲”,由於漢武帝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來抗擊匈奴,促使了武器與防護裝備的發展,也使鐵鎧的樣式開始由先前的單片式劄甲發展為甲片精密細致排列的魚鱗甲。
劉瀚,舒雨竹,阿伊妹,還有校尉以上的將領,基本都是穿的玄甲,此甲由身甲、筒袖和裙狀垂緣三部分組成,無領,對開襟,以織錦包邊,皮革和絲絹為襯裡。
形狀近似於坎肩,由前身片、後身片和兩個肩片組成,領口前低後高,故前身片較短,後身片較長,此外還有一個頭盔。
舒雨竹和阿伊妹的自然要輕一些,看著也好看一些,她們穿上,就如同一個女將軍。
漢代班固的《封燕然銘》一書中寫到:“玄甲耀日,朱旗絳天”。
一般普通士兵,甚至罪犯是難得有甲胄的,打造一副甲胄是比較昂貴的,精銳一些士兵或者什長以上僅在胸背部分綴以甲片。
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帶係連,另在腋下也有帶子相連。采用的甲片均呈長方型,前後各三排,最高一排用六片,下麵兩排各八片。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