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伐半島一)
時光如白駒過隙,來不及準備便已匆忙而逝。彈指之間,流年不往複。
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為加強與衛氏朝鮮的藩屬關係,派涉何為使節前往朝鮮,勸諭右渠王改變對漢朝的不友好政策。
朝鮮王宮內,朝鮮右丞相路人說道:“大王,不可如此怠慢漢朝使者,大漢這幾年北伐匈奴,西收河西,南平南越,勢不可擋,特彆是那蘭陵侯能征善戰,咱們要不還是依照漢朝使者的要求吧?”
朝鮮王衛右渠直接拒絕道:“怎麼可能,他要寡人每過幾年就去長安朝拜漢朝皇帝,寡人若是去了,那不是受限於他嗎?”
左丞相韓陶連忙道:“大王,漢使可降低要求,派遣質子入長安就好,且不可阻止真番、辰國歸附大漢。”
“不可能,絕不可能!臣服大漢,派質子,寡人就這麼兩個兒子,寒兒才13歲,又體弱多病,惠兒是太子,寡人絕不,你們不要說了。”朝鮮王衛右渠再次拒絕了,幾個朝鮮大臣也無可奈何,隻能接受了。
衛右渠為衛氏朝鮮第一代王衛滿之孫,說到他就不能不說衛氏朝鮮和大漢的糾葛了。
當年,劉邦為了滅項羽,大開曆史倒車,大肆分封諸侯王,弄出了七個異姓王,分彆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和韓王信。
等打敗項羽,坐穩江山之後,這一看,不對呀,這些異姓王的封地總麵積超過了漢郡,他們擁有武裝,行政自主,名為漢臣,實為我大漢朝廷不能控製的獨立王國。
若是這般演變下去,又是戰國七雄的局麵,唯一的區彆隻是從七雄變成了八雄。
於是,從公元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短短6年時間,劉邦先後解決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張耳的兒子)、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
異姓王中唯有長沙王吳臣因勢小不構成威脅而得以保存。
之所以先動燕王臧荼,是這家夥自己作孽,臧荼為故燕將,巨鹿之戰後從項羽入關。
項羽分封諸侯,徙燕王韓廣王遼東而立臧荼為燕王。韓廣不接受此安排,臧荼攻殺韓廣而並遼東。韓信滅趙、代兩國,移書臧荼,臧荼懼漢軍威勢,故與漢結盟。
這就是牆頭草,本來是項羽那邊的,又勾結劉邦,在楚漢戰爭,臧荼也沒出什麼力,負責觀望。
劉邦滅項羽後,令各地捕項羽舊部,這使臧荼心中難以自安,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
他便在漢五年前202年)七月起兵反漢,劉邦率軍親征,於漢六年十月前202年十月)滅燕,虜臧荼,臧荼從起兵到敗亡為時僅三個多月。
好家夥,項羽都不是劉邦的對手,他覺得自己能是?
要麼就不要反,要反就不要等項羽死,不然就是找死。
劉邦討燕王臧荼叛亂成功後,在同年九月,封自己老部將盧綰為燕王,盧綰出身平民,與劉邦同鄉同裡,自幼相親相伴,一路跟隨劉邦起兵於沛,轉戰各地,算是立下汗馬功勞。
他本來是不想反叛的,可後麵見劉邦屢誅異姓諸侯王而心有疑懼,便於漢十一年前196年),開始與匈奴及叛降匈奴的代相陳豨勾結,企圖割據自保。
次年十一月,陰謀敗露,在漢軍攻擊下退至長城塞邊,準備待劉邦病愈後歸漢謝罪。
後劉邦病卒,盧綰見歸漢無望,投降於匈奴,受封為東胡盧王,他降後常受匈奴人欺淩,思歸漢而不得,所以沒有幾年就病死了。
而這個衛氏朝鮮第一代王衛滿便是盧綰的部下,在盧綰逃亡到匈奴地區,衛滿也流亡於外。
這家夥厲害,也聰明,竟然聚集親信一千多人,頭梳椎形發髻、身穿蠻夷服裝向東逃出邊塞,渡過浿水今大同江),投靠箕子朝鮮。
衛滿請求箕子朝鮮君主箕準讓自己居住在朝鮮西界,他負責收攬中原亡命者作為朝鮮的藩屏,箕準竟然相信了他,直接任命衛滿為博士,賜給禮器圭,並將箕子朝鮮西部原秦國空曠之地“上下鄣”的方圓數百裡土地封給衛滿,讓衛滿守護箕子朝鮮西部邊境。
至於箕子朝鮮君主箕準為什麼相信他,大概也些同根同源吧,箕子朝鮮是當年周武王滅商之後,帝辛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在朝鮮半島建立的政權,史稱箕子王朝或“殷氏箕子王朝”。
可惜呀,朝鮮君主箕準太過相信這個衛滿了,沒有看出來他是個反骨仔。
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覺得自己羽翼已豐的衛滿,欺騙箕準說漢朝派十路大軍前來攻打,請求自己到箕準身邊來守護。
箕準依舊很相信他,不知是詐,便許諾衛滿的請求。
好家夥,人家在你落魄的時候,這樣掏心掏肺的對你,結果衛滿倒打一耙,趁此機會,率軍向箕子朝鮮都城王險城今朝鮮平壤)進攻。
衛滿軍與箕準軍交戰,衛滿很自然的擊敗了箕準,一舉攻占王險城。
箕準帶領身邊數千人從海路逃往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地。
箕準逃走後,衛滿便自立為王,定都王險城,建立衛氏朝鮮或稱衛滿朝鮮)政權,其治下民眾包含了真番、朝鮮土著及燕、齊亡命者。